励志帝

一半正经胡说八道语录

时间: 2023-03-13阅读:

经文:〖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看到这里,神秀法师就想,这个「思惟」就是「想」,这个「思惟」不是我们开始讲经时讲的「思惟修」的「思惟」,「如理思惟」,这个是「思想」的意思,「诸人」就是「大家」,大家都没有写偈拿给师父的原因,「者」就是「原因」的原因,就是「的……」,可以「的人」,「的地方」,「的原因」等等,在这时就是「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为我」这「为」就是「为了」,「我与他」,他是「他们」,这个「与」是「做」,我做他们的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我应该写一个偈,拿去给师父看,若我不呈偈,没有拿偈去,和尚如何知我心中的见解是深还是浅,「见解」有两种意思,「见」就是看见、「亲见」,就是「亲身的世界」,如果是「解」是比较「表面」的,是文字上的了解,就是「解」,真正到达了那个地步,就叫「见」。例如「念佛三昧」来说,这个词大家都会说,但是真正达到「念佛三昧」,就是「见到」,「见到」念佛三昧的境界,若能了解念佛三昧,其中有什么事,或要做什么事,要如何去修,这就叫「解」,但是去「修」,「修」之后达到了那个境界,就叫做「见」。所以用字都很简单,所以就变成好象一个「陷井」,禅宗都是如此,好象一个「陷阱」,乍看好象在吃什么,吃粥,咕噜咕噜一直下去,都不用嚼,结果都不了解。「我呈偈意,求法即善」,如果把「偈」呈出去,「意」就是「用意」,用意是「求法即善」,如果是为了「求法」,这个法是什么意思呢?「法」就是「传法」,因为如果「五祖大师」要传给他「祖师位」,他一定还有一些「诀窍」,有一些「秘诀」,会告诉他,你现在要当祖师了,我现在有一些「绝招」传给你,所以这些「绝招」只有祖师传祖师,其它人不可以讲的,所以说「求法即善」,「觅祖」这个「祖」就是「祖位」、「祖师位」,「觅」就是「求」或是「找」,如果是要找「祖师位」,那就是坏的、恶的,如果是为了求法的,那就是是好的,那如果是为了要那个「祖师位」那就不好,为了那个祖师位,就变成求名、求利,但是如果「求法」就好,「却同凡心」,「却」就是「反」、「反而」,如果为了求「祖师位」,而去写一个偈给师父看,那样反而「同」、如同,「凡」就是「凡夫」,如同彼凡夫,就他那些凡夫的心一样,「夺取圣位」,「夺」就是「欲夺」,想要夺这个「圣位」,因祖师位就是圣人位,我们说「佛祖」、「佛祖」,「佛祖」不是合在一起说的,是分开的,在禅宗是分开说的,「佛」他「祖」,「佛」是「释迦佛」和「十方一切佛」和「祖师」的祖。如果要夺那个「祖师位」,就变成好象凡夫人一样,「奚别」那个奚,就是「何」、「何别」,有什么差别,「若不呈偈」,若是没有呈这个偈,「终不得法」,这个「终」就是永远,永远也得不到法,「大难、大难」,实在是真困难,他这个描述的好像短篇小说,描写他心理的交战,他的心理很冲突

经文〖五祖堂前,有壁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看到这里。

这五祖大师寮房前面有步廊,步廊就是走廊,「三间」就好象三间房子那么长的走廊,「走廊」当然上面有盖的,「拟」就是「想」,想要请这个或是「预定」要请「供奉」,这个「供奉」是个官名,唐朝时如果有一才一艺的人,有特殊才艺的人,就在朝廷去供奉内廷,譬如会画画的人,就在内廷里面教那些公子或是太子画画,若会唱歌,就教他们唱歌,甚至会运动的就教他们运动,会打拳的教他们打拳,当然要很出名的人,这种叫「内廷供奉」,简称「供奉」。有一个「供奉」他名叫卢珍,要请他来画「楞伽经变相」,这个变相是佛在讲经时,前面都有一个「叙述」,说「一时佛在什么国,有什么人,和什么人在一起,讲什么经」,这是一个叙述当时的会场,例如「法华」,讲「法华经」就有「法华会上」,讲「楞严经」「楞严会上」,对不对?如果把「法华经」讲经那个会上的现场依照经文所叙述的,看有些什么人,把它画出来,这就称为「法华变相」,如果是「弥陀变相」、「阿弥陀经的变相」也可以,「阿弥陀经变相」就是阿难尊者、那些尊者都画出来,须菩提等等都画出来,世尊坐在那里讲经。如果是「地藏变相」就是那些诸大菩萨都画出来。如果是普门品的变相,就要有诸大菩萨、声闻弟子、在家弟子、还有一个「多宝佛塔」,这样就是普门品变相。这个是说「楞伽经变相」,就是佛在「楞伽山」,「楞伽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锡兰),在锡兰的「楞伽山」上讲这部经,把「楞伽会上佛菩萨」及天龙护法等等,都把他绘出来,这就叫「楞伽经的变相」,这在敦煌里面有很多「佛经变相图」。他就要请卢珍把这个楞伽经的变相图画下来,及「五祖血脉图」,「五祖」就是五位祖师,不是只有五祖「弘忍」,从「菩提大摩祖师」开始,这个「血脉」是传承之意,为什么称为「血脉」,因为是「嫡传」,「嫡传」的意思就是「大房」生的,意思就是「正传」,如果是「姨太太」生的就是「庶传」。因为是祖祖相传,都是正传,所以都是嫡传。为什么要画这两种呢?画「五祖血脉图」的意思是说,初祖达摩祖师如何传给二祖,如何从西天来,如何到广州,见梁武帝,因为不合,又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面,然后慧可大师去求法,然后如何教他印证,如何得法,然后慧可大师又再次中何传给三祖僧璨禅师,然后僧璨大师再怎么样传给道信禅师,然后道信禅师再如何传给五祖大师,到五祖大师为止,都把它画出来,好象看图识字。他现在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表示以前祖祖相传,都是以[楞伽经]来印心,所以「楞伽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但五祖以后就换成「金刚经」,这是五祖大师的智慧,也是古代祖师所说的,这是菩提大摩祖师的一种「授记」,这楞伽经到二百年以后,就变成只在讲相上、变成在讲「名相」,所以就不在「性」上求,只专在「名相」,好象在搞「唯识」而已,所以就无法作为禅宗「以心印心」的特别经典,当然这个「楞伽经」是非常特殊的,它是「性」、「相」两宗都当作是根本的经典,因为相宗的东西在这经里面,也是一样重要,是「性」、「相」融合的东西,所以非常的深,但是传到五祖的时候,那时众生就渐渐地只求「文字言说」,所以在「楞伽经」里面所见的,就不是「真如本性」,而是只看到那个「相」。所以禅宗的祖师为了使众生不再著这「名相」,因此就换成用「金刚经」印心。「流传供养」,画下来以后,大家就可以流传来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写完了以后,好几次要拿这个「偈」去给五祖大师,结果心中恍恍惚惚,全身都流汗,「拟呈不得」,想要呈但没有成功,「得」就是成功,前后经过四天,总共十三遍,「度」就是遍,十三次要呈「偈」都没有成功,神秀法师就这样想,「乃」就是「就」的意思,「不如向廊下书著」,「向」是「在」的意思,「书著」是「写上」的意思,「从他和尚看见」,「从」就是「随」或是「任」,就是不去教他,也不去勉强,随便他,他看到就看到了,若看到时「忽若道好」,如果看到时忽然说这很好,「即出礼拜」,「我」就出来礼拜说,师父这是我写的,「若道不堪」,「道」就是「说」,如果他说「不堪」,「堪」是「忍」的意思,「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向」好就是「在」,冤枉在山中、在山里面修行这么多年,而且还受人礼拜、受人顶礼,写一首「偈」就让师父说这不行,见不得人,这样就很不好意思,「更修何道」,更说修什么道,每天都被叫师父,每天都被礼拜,结果写一首「偈」出来,师父说不行、见不得人,这样就很不好意思。「是夜三更」,那晚三更,都没让别人知道自己拿灯笼,去到南廊壁间,就把他的「偈」写下来。

经文:〖偈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

这是很深的哩。你不要以为五祖大师把这个说的一文不值,你也觉得一文不值,不是的,这也是一种很大的修行境界。「身是菩提树」,这个是一种

第六集完

行由品第一  第七集  经文:〖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惹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祖已知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

先看到这里。

这神秀禅师,他已经将这个他写了以后,「书偈了」,「了」就是完毕的意思,「便却」,却就是退的意思,退回他的房中,「人总不知」,「总」就是全,所有的人全都不知道,「秀复思惟」神秀又再这样想,想以下的事:五祖如果明天看到这个偈,如果欢喜呢!「即我与法有缘」,那就是我与这个法有缘,「即」就是「就是」,就是我与这个法有缘,我能即「得法」,「若言不堪」,如果说这个「不能看」(台语),这样不行、「糟糕」(日语),「自是我迷」就是我迷,「迷」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是与「悟」、「开悟」正好相反的意思,你要知道禅宗可以说是所有宗派里面最严的一派,这和我们一般所知道的正好相反,以为说禅宗最不严、最轻松、最自在、洒脱,其实不是,禅宗最严,严到怎样?严到起心动念都要注意。所以,那有说因为我习禅,所以我很潇洒,你潇洒,那你就要吃棒子了。所以他现在说,「迷」的意思是什么呢?凡是「未悟」都叫「迷」,要是没悟、没开悟的人都是「迷」。所以这是最严格的定义,对吗,「非悟即迷」嘛!所以你还要看禅秀禅师他那样讲,就瞧不起他,他的「迷」的意思,是很严格的定义。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悟」呢?成佛的人是开悟的人,除了佛以外的人都是「迷」、都是「在迷」,所以我们不是有讲,「十法界」那就是六道、(加)「声闻」就是第七个、「缘觉」八个、然后「菩萨」九个,这叫「九法界」,然后最后一个法界是「佛法界」、如来法界,那这个在佛以下的「九法界」,这「九法界」统统是叫做凡夫,也都还是「迷」、也都是众生,所以菩萨、即使是「等觉菩萨」也还有「一分无明」未断,所以还有无明未断,都还不能说完全大徹大悟,所以大徹大悟就名为「大觉」,就是「佛」。所以神秀他在这里说,「自是我迷」这个迷是说自己,谦虚啦!我还没有开悟嘛,还没有大徹大悟,所以是「我迷」、迷于自性。所以你不要看到这里,就说「那他也和我差不多,我是迷,神秀禅师也还是迷啊」,所以不要轻视他,他已经很高了。「宿业障重」,这「宿业」的「宿」就是「宿世」的意思,宿世的业障很重。这「业」是什么业?就是身口意所造的三业,构成的障碍很重。「不合得法」,「合」就是应该,所以就不应该能得到法,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假如师父说我写的这偈、我这个境界太差、不行,那样我就不怨师父,这样听懂吗?不怨师父说我写的这么差,明明我就写得很好,你怎么说我写的那么差,不是这样,是师父对,不是他看错,那是我自己还有「迷」在,我自己业障重,这样子,所以不应该得到法。所以这修行已经很高,修养很高了,对吗!师父如果说好、一定好,那师父如果说坏,这样一定是坏,那是我自己还不够格,不是说师父偏心或怎么样。「圣意难测」,「圣意」就是圣人的心,那「圣人」就是指五祖大师,因为在圣位,和诸佛菩萨同一阶级,祖师和诸佛菩萨同一阶级,所以就叫「圣意」,「难测」很难测知,我们凡夫无法了解,说他们圣人心里面想的是什么,但是圣人对我们凡夫心里面所想的都知道,嘴还没开就知道你的喉咙底(台语)。「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五更差不多三点左右,古时候说「五更早朝」,要去参皇帝,那都是天没亮。所以古时作官也不是很轻松的事,不像我们现在在朝九晚五(台语),九点才上班,九点他们已以下班了,作官的已经下班了。「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五祖大师已知道神秀禅师「入菩提门」、入无上菩提之门、入见性之门未得。那入门就怎样?入门就看到了。这修行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入门;第二个就是登堂;第三个就是入室。所以头一个阶段就是入门,我们常常讲说,他是他的「入室弟子」,就是得到他的所有的秘密,就叫做「入室弟子」,那还有一种叫做「及门弟子」,我们如果「谦虚」,写信给师父,可以写及门弟子,「及门弟子」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到你的门口还未进去,门槛还没跨进去」,表示说「师父你真高,弟子我真无能,我有缘拜你作师父,但是我只到了门口而已,还未跨过门槛」,所以及门弟子,是到了门口尚未进去,但是能够入门已经很利害。你知道吗,一般都是找不到门路,对吗?在那里到处乱窜、乱转,连门路都找不到。所以他这个「入门未得」的意思,就是说「还不见性」的代名词,这见性也是分好几个阶段,我上次有讲过,有初见性,然后有毕竟见性,毕竟见性就是毕竟成佛啦!如果真正开悟,例如初地菩萨,就是见到「性」的地步,所以初地菩萨又称为「欢喜地」,为什么称作「欢喜地」呢?因为初见性,非常的欢喜,生大欢喜心,说「啊!自性原来是这个样子,「啊!本性原来是这个样子」。下面就有了「何期自性」那就是这种感叹啦!开悟时候的感叹。好!这愈讲就愈高潮啦,下面慢慢再说。「入门未得,不见自性」,没见到自性,因他未入门,怎么看得到。这「自性」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切法的自性;一种就是自心的自性。那一般所说的自性是自心的自性;第二步就是一切法的自性。但其实这是相通的,你若看到自心的自性,当时就见到一切法的自性,因为一切法就是在自心里面现出来。所以你若只看到自心的自性,而没有见到一切法的自性和我自心的自性是一样的,这样就仍是没看到。这样听得懂吗?所以这个就是一个秘密啦!所以你若看到自心的自性,就应该也看到外面的自性、一切法的自性,山河、大地和一切众生、九法界的自性统统和我的自性是相同的,这样就是真正的见性,要不然就是叫做「一偏之见」,那样不是真正见性,要不然你只看到我有自性,别人都没自性,这样就不是真正见性,这样就会变成骄傲了,是不是?这样就是不平等了,所以你要是见性,就是见到「平等之法」。什么平等呢?就是我的自心和外面的性全部一模一样,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下面我们等一下再说清楚一点。所以神秀还没看到自心的自性和一切法的自性,统统都没看到。

经文:〖天明〗。

第二天天刚亮时。

经文:〖祖唤卢供奉来〗。

五祖大师就叫卢供奉来。

经文:〖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好!先看到这里。

第二天天亮时,五祖大师叫卢供奉来,「向」就是在,要在南廊壁间那里画图,忽然间看到这个偈啊,其实这是表演啦!他跟本就知道啦。忽然间看到这个偈。「报言」报就是对那个卢供奉讲,五祖大师对这个卢供奉说「供奉却不用画」,供奉你啊不用画了。「劳尔远来」,[劳]就是你啦!「尔」就是你,从这么远来,下面那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没说了。「经云」这是什么经啊?「金刚经」啦!「金刚经」上面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就是一切的意思,所以一切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什么叫做「相」呢?这个「相」也是佛法里的专有名词,「相、象、像」在古文里都是相同的意思,但是在佛法里都是写成下面的这个「相」,我们现在外面的照相馆,他们常常都写下面的这个「相」字,有的也写这个「像」的,其实本来是这个「像」,这个「像」是什么意思呢?「像」就是「相像」啦!就是「很相像」叫做「像」,但是它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呢?本来是这个「象」,这个象的意思是形状,「相貌、相状、形貌、像状」全都相同的意思,所以这一切法它都有一个形状,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都有一种形状,你只要讲的出来的,它就一定有个形状。这经文里面说「只要一切有相状有形像的东西都是虚妄的」,「虚」就是空的啦!「妄」就是假的,是空的是假的,这是「金刚经」所说的。这怎么说呢?因为一切形状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的心不定,我们的心不是永远是这样的,所以外面的东西所显的像,也跟着我们的心变化而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说,譬如说你看天上的云,你要是心情好,你看到的云都是非常漂亮的,有天女、有天人啊、有某种样的,各种形状都有,然后天上的云啊、风啊都在笑。要是你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乌天惨地」啊!连那个云都在哭,是不是?云都现作妖魔鬼怪的形状,但是云还是一样的云啊!不只是云,譬如说有我们的地板啦、还是墙啦!要是有一些图案,你看它有的变成人像的样子,有的像一个很丑的、有的像甚至很帅的人啊,等等。对吗?但是,其实都是没有的,都是你自己想的,所以这一切外面的相状形像啊都是虚妄的,都是你自心所现的,这是一个比喻啦。但是,不只是这些云,而是说其它的东西,甚至于所有的山河大地,乃至于众生,都是自心所现,依究竟的法来讲。所以,你只是这一句语、这四个字「自心所现」。你若是要学佛,学究竟的法,还是说修禅都好,你把这四个字「包起来」。但是进一步应该要怎样呢?你必须相信、你要信,这是佛祖所说的最究竟的法。你要是这四个字能真正悟到的话,那就是真正悟了,也就是开悟了。但是尚未开悟之前,要先信。信了之后常常去想,常常去思惟,渐渐开智慧,就渐渐会看到。这是最根本的,法都是自心所现,因为自心虚妄,所以它所现的法也是虚妄的,这样知道吗?

「但留此偈,与人诵持」。这五祖大师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本来叫他画画嘛,画「画」就是「像」嘛!结果现在不用了,他就说「一切都是虚妄」,不用画了。「但」就是「只是」,只要留这个偈「与人」,「与」就是给,给大家诵持,若大家依这个偈来修,就可以免堕入恶道,恶道就是三恶道。

「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若大家依这个偈来修,有很大的利益,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你看这就是祖师,他不是说「这是谁写的,写这些是什么意儿,这样也想得到祖师位,擦掉、全擦掉」,要是一般的师父,大概就是这样了,或是说「谁写的、谁写的」,叫他来,骂一顿,「像这样丢人现眼,还写在这里」。这就是祖师啊!他根本就知道是谁写的。这个写的人是上座啊,所以也给他保留面子啊,对不?还有一点就是说他写的境界也是很高啊,其它的弟子也都未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大家就说依照这个偈去修,若依照这个偈去修就是用什么啊?就是硬碰硬,硬碰硬去好好的用功。这样他给他这个偈子的「印可」是什么?其「印可」就是说这样修不会堕入三恶道,至于开悟就没说了,这件事就没说了。所以他没有说依照这个去修是会开悟,还是会见性,他没有这样说了,对不?只说就免堕入三恶道啊,这样就是修很好的法了,修「善法」了,对不?但是,不是「无上法」啊!若依照这个偈去修,会得到很好的好处,所以他的「印可」是这样子,这就所谓的评分啦,给他一个评分。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就叫这些弟子烧香,在那边烧香,还有大家都要诵这个「偈」,要背起来,再照这个偈去修。

「即得见性」。这「即得见性」是说以后的事,不是说修这个就可以见性了。

「门人诵偈,皆叹善哉」。大家都说,诵这个偈真好、真好。为什么?因为师父说很好嘛!所以一定是很好的嘛。所以有句话说,矮人看戏啊,矮人看戏怎样?因为大家都站在那,矮子在下面看不到,若是看到人家在鼓掌说真好、真好,那他也跟着大家鼓掌。所以「矮人看戏,人云亦云」,人家鼓掌他也鼓掌,人家看得笑他也笑。「门人诵偈,皆叹善哉」都说真棒、真棒,很赞叹。

经文:〖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这五祖大师啊,三更时候就叫神秀到他房间内,这个偈是不是你写的啊,这神秀就说,实在是神秀所写的,但是「不敢妄求祖位」。不敢说这样就要求祖师位的啊,希望师父您慈悲,看弟子有一点点的智慧没有。「少智慧」就是一点点啊!祖师说你写的这个偈啊没有见性,没见本性,只到了门外,还没到门内。所以刚才我写「及门」对不对?只到门外而已,你并没有摸到「寮门」,但是还没有起来啊!所以这「寮内」不知是养牛养鸡你就不知道了。「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你如此啊,就是「用如此见解」,你要用这种见解,「见解」我刚才讲过,「见」就是亲知亲见,亲自证到的境界,亲自已进入的境界叫做「见」;「解」就是了解。这样想要找这个无上菩提啊「了不可得」,这个「了」是完全,完全不可得。我们先看到这里。

你看五祖大师他的表现,在公案前的时候那样说,私下的时候就这样说,你看有一样吗?他的口气完全不同,所以这是我们要学的,但是这里没有写。我现在说给你们听你们就知道了,做师父若要教训弟子,就把门关起来,像这样。若在公案前,就要给他面子,而你自己要忍住,这不简单啊,同样的,做父母的要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不是说要打孩子给别人看,打孩子给别人看,说我很会教训孩子,我的家庭教育很好的,你看,我的孩子不对,我就给他个耳光,在人前打得唉唉叫,这样叫做你会管教孩子?不是这样,在人前用说的就好,用说的也不是说用疾言历色,破口大骂,看要是罚还是打,回去关起门再打,这就是你要自己能够控制得了自己,要不你当场就已经发作了。这是第一步的修行,就是当场你不能发作要控制住,控制到回去以后,他说「我要当场发作没有发作,回去就冷却了,就不会骂他,也不会说他了」,那就要看你的修养怎么样,你是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你若为了孩子好,你回去就不应说「我回去之后我就凉了,不去教他,也不去说他了」。不行,你要保持回去,在人前「假装不生气」,回去要「假装生气」,这样你看困难吗?非常困难的。做师父的也是一样的,所以做师父、尤其做出家的师父不可以在公众面前骂出家徒弟给大家看,也不可以处罚他,若要处罚,门关起来,看是要跪香、还是举椅子,都不要紧。

所以五祖大师这就是示现,让我们看怎样教弟子,公众的时候赞叹他,说大家要这样修,但私下骂得臭头。说像你这样就想得到无上菩提门都没有,「了不可得」啊!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心,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这段「昏倒」了,这段很深哦!慢慢来讲。

「无上菩提」如果想要求无上菩提的话,「须得」必须要怎么样呢?「言下识自本心」。「言下」就是说「一讲话」叫「言下」,一说话上有了,那「言下」或者是禅宗里面常常说的「当下」是相同的意思。所以意思就是我上次所讲的,不用再想了,思量即不中啊,说「我稍微想一下」,「稍微考虑一下」,不用考虑,你若考虑,那样一定不对,若是不用考虑,你都随时准备齐全在那里,如同上次所说「有吗?若有,拿出来」,那个就是了「当下即是」。他问说「有吗」?「不知道、不知道在哪里,我找找看」,找找看后拿出来的那一定是假的,那一定不是真品。「言下识自本心」。这个「识自本心」和「识本心」不一样,差很多的。这个动作叫「识本心」(成观法师画图),「识本心」是「从外而内」识本心,然后这是在修的时候。修了之后起用,这个叫做起用,「起用」的时候是「识自本心」。这样知道吗?识本心的时候是说,用六识来修这个本心,然后「见自本心」,所谓「返闻自性」,这叫「返闻自性」。先用六识、六根、六尘的法去返闻自性,见到自性以后,要识别外界一切法,再从「本性」去识别一切法,这样知道吗?所以「识自本心」是这样的(从内而外),而「识本心」是这样子(从外而外)。所以识本心是「起修」或是「修」,「修」了以后、「修证」了以后(修然后证),证到本心以后,再用本心来起用,就是「识自本心」。所以一切法都不是用这五、六、七(第五、第六、第七识)这个前七识来妄想分别,而是用「自心自性」来识别,那就是「没有分别的识别」,好象一面镜子一样。这样了解吗?这要好好去想。「识本心」你就假设你那个「本心」是一个「目的地」,或是一个「目的」,然后你用其它的「七识心」来识别这个「本心」,等你识了「本心」以后,也就是说「见性」,「见到了本心」以后,再依照这个「本性」来看这外在的一切,五根、五蕴、六尘乃至于十二入、十八界、一切法界,全都从这个本心本性来看,这叫「识自本心」或「识自本性」,是相同的意思。这样了解吗?好了,我们用普通的法门来说,就说念佛。念佛你怎么念啊,念佛若说真正究竟的念法有两种:一种是念进去;另一种是最究竟的就是「唸出来」。「念进去」就是说每一声佛号都是念在心里面,不是在嘴皮上念,要每一声佛号都是念在心里面,如同是什么,如同你这里面有一个甕,心里面有一个甕,你所念的每一句佛号,每一声「阿弥陀佛」的圣号,都好象甘露念下去,如一声阿弥陀佛,「哆」(水滴声)滴下去一滴,南无阿弥陀佛「哆」(水滴声)二滴。所以每一声佛号,都念到心里去,都存住了,都存在那里。你不知道有没听过那个音乐,以前我听过古典音乐,有一首叫做「莫尔岛河」,那「莫尔岛河」开始的时候,就是那小提琴用鉤弦的方法「登登」,小提琴应该用拉的,对不?而那他不是,他用「登登」这样,那就是叙述说,作家的意思是在描述他那条河开始在山里面,那时还没有河啦,就只是一些山里的泉水啊,树叶上面有露水,树下的小泉水很小,从那树叶上面有水珠滴下来「哆哆哆哆」,滴到山泉中,就这样慢慢慢慢积聚,聚到后来,就成一条小河啦,那小山涧愈来愈大。我们念佛也是像这样的意思,也是一滴一滴地积,所谓「积水成流」,这样一滴一滴,所以你每一滴佛号,都要滴在你心内,不要滴歪了,你若滴在嘴上就滴歪了,那就没有储在你的「心器」里面,所以你唸佛的时候,就要端心正坐,身口意都要正,因此你唸的时候,哆哆哆都滴进去了,心不能歪、口也不能歪,否则就滴不进去,就滴歪了。所以端心正坐念,每一滴都滴进去,这就是「每一个佛号都念到心里」,每一声佛号「念到心里」,然后等这功夫已经很坚强了以后,很坚固了以后,再每一声佛号都从「心里面念出来」,「每一声佛号都是心里的声音」,不只有在嘴上而已。这样我根你们说这些是最究竟的念佛的方法,但是这里有一个麻烦、有一个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见到自己自心,你要是没见到自己自心,那你佛号要念到那里去?你问说:师父,我那「盘子」要放在哪里?是要放在这边、放在那边,还是放在这边。麻烦了,对不?所以你要先见到自心,然后每一声佛号才能念到自心里面。所以你要真正念佛的话,还须先读「楞严经」里面的「七处征心」把心找出来,你心在哪里,先找出来。这也是禅宗慧可大师去参初祖大师的时候所说「弟子心不安,乞师安心」,达摩祖师说「将心来吾为汝安」,你把心拿来,我给汝安。然后二祖大师说「觅心了不可得」。他说我心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初祖大师说「哦,你心不安,这样,你把心拿来我帮你安」。那二祖大师就说「我的心找不到啊」,说「觅心了不可得」。菩提达摩大师就说「这样我已帮你安好了,你要是找不到心,就是安好了」。这就是什么?这个「念到心里面」就是「识本心」、「识本性」;从心里面念出来便是「识自本心」。这样懂不懂?我这是一个譬喻。当然禅宗的「识本心」跟「识自本心」类似而已,并不是就是这个样子,这只是个比喻而已。若是要求无上菩提的人啊!「言下」就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两个意思是一样的,「本心」就是「本性」,没有差别。然后「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徹见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都不生不灭,当然心性是不生不灭,一切法全都是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在一切的时间里,不管是什么时候,早上也好、下午也好、晚上也好,坐禅、念经的时候也好,走路、赶车、吃饭的时候全都一样。怎样?「念念自见」念念之间都自见。这「念」是什么意思?「念」在梵文中叫做「克刹那」(Ksana),也就是刹那,一刹那之间,我们中文将它翻作「念」。但是这一刹那是多久呢?一弹指里面有九十刹那,每一刹那里有九百个生灭。所以刹那很快,这一弹指或是不到一秒钟,这么短的时间里面,!统统念念都是自见。这「自见」,你要很注意这个「自」,这个「自」不是别人让你见或是别人叫你见,而是你自己见。所以「自修、自证、自悟」这个自见。念念之中都「自见本性」,「万法无滞」,这个滞就是滞留。「滞」是什么意思?「滞」就是说如果有水流下来,有一个窟窿(如深坑),那水就不会再流过去了,那个窟窿就叫做「滞」,所以叫滞流。所以如果流不动时就叫做「滞」。但是一切万法都是流通的,不会说有一个窟窿把它留在那里,它一定是会流过。所以这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一切万法都不住,它不会黏在那里。例如,年轻无法永远年轻,一切都一样,健康的人不会永远健康,所以一切万法都是「无住」的,「念念无住」,所以「无所住」,那「无滞」就是「无住」,没有滞留。「一真一切真」,若证得「一真」,即见一切真,即证得一切真。要是征得有一项是真的,那个「一真」的「一」是什么呢?「一」就是「心」,要是证得你的心是真的,那样一切法都是真的,所以你不要把它当作好像绕口令一样、好像唱歌谣一样,「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这样,这是儒家才这样,要是佛家就不会这样,因为这样转(师示范儒生晃头背书样子),头会晕。如果证到这个「自心」,这个「一心」是真的,那就看到一切都是真的,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因为这外在、内在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现,你如果见到这个自心是真的,那么一切都是真的。这个「真」是指什么?是指真如啦!「真」是什么意思?这「真」你要从相反的词来看,「真」的相反是「妄」,「妄」就是虚妄,我们在「权法」里面,说「一切法都是虚妄」对不对?但是到了最究竟、最究竟的时候则又说「一切法都是真的」,六祖大师说「一真一切真」,我们佛经中很大的一部经叫做「华严经」,经中说「一真法界」,那「一真一切真」就表示「一真法界」。所以你如果要真正了解「六祖坛经」,那「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都要看,「金刚经」当然要很熟啦!所以这些大经都要很熟,你看了以后,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都知道。但是六祖他不是「教下」的,而是「宗门」,也因为是宗门,所以他即使提到经典,也只讲「经云」,不会说一直都在引经据典,然而经典就都含在其中,只是你看得出来不。

第七集完。

六祖坛经讲义

行由品第一  第八集  这个经典第七页第二行。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一就是「心」,如证得心是真如,「真」就是真如,那就是说证到这个心不是虚妄的。我们上次说过,我们开始修佛法的时候,因为贪著,贪著这个世间法五欲六尘,所以这个心都被这个五欲六尘所覆盖,五欲六尘的这些幻相所覆盖,所以这个心不是虚妄也变成虚妄,因为表相都是虚妄之相。这样听得懂吗!所以,所说的虚妄是指什么?是指那个表相是虚妄,好象拍电影一样,好象我们在看电影一样,我们在看电影都有一个银幕,对不!那银幕是什么颜色的?一般都是白色的,银幕上面有没有东西?银幕上面普通都没有东西,只是一个白色的银幕而已,对不!如果有一个放影机,电源打开一放下去,然后银幕上面就会出现很多影像,对不?所以你就看到银幕上面有很多影像,但是电源如果关起来以后,银幕又恢复原来的白色,一点东西也没有,是不是?所以我们说那个心是虚妄是什么?就是心的那个因为外物的投影、外物的投影投在上面让你看到很多影像,所以那叫虚妄相。但是那个虚妄相虽然投在心上,可是这个心从来也没有被这些虚妄相真正的染污掉,它心的清净还是一样,清净本然,所以这个叫「一真」。因为我们自己贪著这些外尘,所以东拉西扯,吸引了很多外界的虚妄影像,投在这心上。所以佛就说,开始的时候就说,这一切法皆是虚妄,这是对开始修行的人所说的,然后这个虚妄,不是说那个心是真正的虚妄,是讲心上的那些表面的事情是虚妄,然后让你体悟了这个心表面的虚妄以后,然后你再能够更深的一层去体悟的时候,这个心的「本体」它是真实的,那心的本体是真实的。可是你必须要先体悟到那个心的虚妄相,然后才能够更进一步体悟心体是真性。所以相是表面的,相假,但是性是真的。所以,也就说是「相妄性真」。所以你若证到「一真」的时候,那一切法都是真的,都是真如。那讲到虚妄的时候,这个是开始修的时候,所以在二乘境界、声闻缘觉境界,就是修这个虚妄相,乃至于权教菩萨所修,也是修这个虚妄之相。所以,我们有「一心三观」(即:空、假、中三观)。我们开始修的时候,修一切法都是空的,修「空」,但是你要知道那个「空」和「假」都是对治法,因为我们众生执「有」,执着那个「有」,所以佛说「空」来对治那个有,来治你这个对「有」执著的病,因为我们执著一切法都是有,因为执著「有」,所以会贪,为了要治这个病,所以说「空」这个法。而这个空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叫做空,(而)是「自性空」,就是说你不能把握的那种叫做「空」,因为没有一件东西你能够把握的,不光只是说外面的东西你不能把握,这个「把握」是什么呢?我们如果这样讲比较清楚,(如)「拥有」,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以佛的知见来讲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乃至于什么,不要说财产啦、田产啦,乃至于说父母、妻子儿女都不是我所拥有的,乃至于这个身体也不是我所拥有的,为什么?我作不了主啊!譬如说,这个身体我若作得了主,那它就不会生病了,它如果生病,就说不要病,我是主人,不要病,它就不病了。但是你说的话不算数啊!为什么?因为你作不了主啊,你不是主人,所以他不听你的。你若能作得了主宰,那样子的话,就是你真正所拥有嘛!「主宰」表示「拥有」,拥有一定是能主宰,对不?但是房子、田产、妻子、儿女乃至于这个身、心都不能主宰啊!那个「心」我们都不能够说要它怎么样。譬如说在「一直在想」,你叫它不要想,它也还是在想,它如果是在担忧、在烦恼的时候,你叫它不要烦恼,它也是烦恼烦恼啊!是不是?所以,你自己不能做主宰心的主宰。所以,因为不能做主宰,那么就是「空」的意思,就是没有主宰性、没有自性。没有主宰性、没有自性叫做「空」,所以这个「空」是一个专有名词。「假」是跟着「空」来的,「假」就是幻化的意思,虚幻变化,好像变魔术一样,这一切法就好像在变魔术一样,好像无中生有那样,所以叫「假」。然后从假再生出这个「中道」,中道就是兼顾了「空」跟「假」,就不偏于空,也不偏于假。空的话,就表示完全不取著,那假呢?假是偏于「有」,因为「假有」嘛!空是偏于无,假是偏于有。但是空也不是无,假也不是有,只是偏而已。因为现那个相类似那个样子,那中道呢?就是在那个中间。这些空、假都是什么?都是方便说法,都是方便,方便接引。那「方便」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那回事哦!方便还是真的,只不过是你程度还没有到那个地方,你程度还没到那儿,所以就一步一步把你接引。如果一下子就要把你接引得那么深,你不能忍受,你不能接受,不要说受用,你根本就不能够领受,你会受不了,甚至于会惊怖,所以佛就慈悲,一步一步慢慢讲,由浅入深,那「空」是初步的,然后再讲「假」,「空」等于差不多是小乘法,「假」是菩萨法,从空出假。所以菩萨就幻出一切的境界来接引众生,这都是菩萨的慈悲,所以「假法」代表慈悲。那「空法」呢?就代表二乘的境界,假法是菩萨境界,「中道实义」是大菩萨及佛的境界。所以「空、假」二法都是慈悲接引人,那「中道实义」才是真正的、究竟的。所以证到后来就是看到一切都真,不是开始所说的空或假,实在都是真的。但是,佛祖为什么一开始就(没)教我们一切都是真的,如果你基础没学,那你就说一切都是真的,这样我就不用学了,这样我就不用修也不要紧,一切都是真的嘛!所以,我就愈多愈好啊,虚名也是愈多愈好啊!种种色、香、味、触愈多愈好,因为都是真的嘛!所以就会变成这样子,然后就会坏因果,然后变成堕在世间里面的贪著,而说「一切都是真」,这你看现在学佛的现象,这佛教界就有很多是这样的,说这一切都是真的、真实的,其实他就没有从根基开始学起,然后也没有真正懂得无上义,就拿着这最高的法门来掩饰他最低的修行。听得懂吗?就这样,所以一真一切真「如」,如果证得一心是真如,这样就看到「一切法都是真如」,一切法皆是真如,「一切真」是一切皆是真如。那这「一切」是代表什么?「一切」代表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部在里面。不是说佛祖是真如而已,菩萨也是真如,乃至六道一切众生统统是真如。

「万境自如如」。这万境自如如,这「如」是什么意思?「如」刚刚我们说是真如。这真如是什么意思?梵文叫做「多陀伽他」(Tathagatha)。这个「多陀伽他」,我们中文翻做「如」。这个「如」是什么意思呢?是「平等」、「不动」这两个意思。「平等」、「不动」的意思就是「如」。那什么叫「平等、不动」呢?「平等」的意思就是没有差等,没有差别,没有差等。什么差等呢?就是没有「圣凡」的差等,没有「染净」的差等,这样叫做「无差等」。那凡夫和圣人都一样是真如,净法和染法都一样是真如,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也都是真如,这个叫都「平等的」、「一般」;然后「不动」是什么呢?「不动」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就是「不动」,如果有生灭就有「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叫做「不动」,有生有灭就一定「有来有去」。「生」就是「来」,「灭」就是「去」。没有生灭就是「没有生死」,这样就真正的「不动」了,所以「如」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一个「如」是平等不动,那为什么有两个「如」(如如)字呢?两个「如」字就是「内法如,外法如」,谓之「如如」。什么叫做「内法」呢?「内法」就是我们的根身,「内根身,外器界」。根身就是我们的五蕴,五蕴六根,根身就是内法。「外」就是外器界,山河大地、六尘,统统叫做「外法」。所以不但是「内法」是真如所成,连「外法」也是真如所成。所以一切法都是「如」,所以「金刚经」里面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你听过这部经(后),连金刚经的重要道理也都听到了。「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者,「者」就是「的」的意思,如来的意思就是说「诸法如」,「诸法」就是一切法,一切诸法如义,「如」平等不动,「如来的意思就是说证得一切法都是平等不动的人,这样叫如来」。「诸法如义」的「义」就是道理,「如来的意思就是说已经证得一切法、一切诸法全都平等不动的道理的人」叫做「如来」。这平等不动另外还有一个(地方)讲平等的,「金刚经」里面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法」是说什么?这是法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说无上正觉、无上菩提的这个法,如果证得这个法的人,或者说这个法里面就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也没有低。所以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看「金刚经」看到这句就减少我很多烦恼,有些人,我如果看到他们在分别的时候,我就感到很可怜,也很可笑,我说一些给你们听。例如有人说禅比较高,有的人说密比较高,有的人说净土比较好,又说未法时期只有净土可以度人。这都有高下的分别,对不?我如果听到这些话,我就用「金刚经」印心,说这都是「乌说」(骗人的)。如何说呢?因为「金刚经」里面分明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佛祖所说的,所以我就绝对相信这句话,实在是全都是平等的。再说「金刚经」里面说的,当要知道「如来说法如筏喻者」,「筏」就是船,以前要过黄河没有船,就用竹子把它编成一个竹筏,对不?就是要过渡用的,如来说法就好像那个过渡用的竹筏一样,那个竹筏是给我们过那个河的,过了河以后又怎么样呢?就舍筏登岸,对不?如果过了河以后,竹筏就不必用了,但有的人就觉得这个竹筏「太讚」(太棒了,舍不得放弃),这样我们就应该背着它走,背着它跑,这样听懂了没有?这样就变成法缚、变法缚,被法绑住了。你要知道,法是使人解脱的,结果你觉得这个法「太讚」(太棒了),你就把它背着跑,那就变成执着了,法缚就是「法执」。这就使人想到伊索

「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如如之心这就是讲,如果证到「内法如,外法亦如」,如果证到这「内法」是真如、「外法」也通通是真如、「一切法都是真如」,那这个「心」就是「真实」,这个「真实」,「真」是真理,「实」是实际,这样就是真理实际。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若能够如是亲见,这个「见」是亲见,也就是「亲自证到了」,证悟到了无上菩提,证悟到了无上菩提的自性。

经文:〖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復两日,有一童子于碓房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先看到这里。

五祖大师开示到此,就吩咐他「汝且去」。「且」就是暂且,「去」就是离开,你暂且离开。「一两日思惟」去想一两天,你不用赶,一两天再作一个偈,拿来给我看,你的偈如果入门,就是「见性」了,我就交待「衣法」给你,神秀就出来顶礼,经过了好几天,作偈作不成,心中就恍惚,神思不安,心神和思想统统都不安,好像在作梦,「犹如梦中」,行坐通通不快乐,又过两天,有一个童子、有一个小孩子经过碓坊,就是工作的地方,「唱诵其偈」,就听他诵神秀的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慧能就是他的自称,我一听到就知道写这个偈的人,没有见到本性,还未见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我虽然「蒙」,就是受到,我虽然没有受到人家教授,没人教我,但是,我早就知道那个意思了,这在佛法里称作「无师智」,或是「自然智」,无师智或是自然智,修行要修到这地步,才能说有些许成就,我在「古早」(很早)的时候,如果看经看过后,虽然没人教我,我就知道意思,就可以说给人听,如果没有什么注解的书,我看也能了解大部分啦,但是这和六祖大师比起来,还差很多。如何说呢?因为他不识字,他只听就知道了,而我要看,所以这差很多,因为我书读了一肚子,全是草,草装了一肚子,才能如此。所以,这个叫做无师智、自然智,所以,佛法里面这种境界确实是有的,这不是小说,也不是传说,真正是有的。还有我现在跟你讲一个「正知见」,很多道场或是寺院或是佛学院,都在说要「训练讲经人材」,在我个人的看法,这讲经的人才是不能训练的,这「讲经」要怎么来呢?「讲经是从修行中来」。所以,这不是说你看看书你就能讲经,不是这样的。所以你如果没有修行的话,你只能作什么?你只能收集资料,对不?收集资料,然后把佛经当作世间的学问来做,那收集资料,然后把别人的意见讲出来如此。如果这样讲的话,就好像在作一个研究报告而已,所以,那如果以真实的意义来讲,就不叫讲经了。所以讲经有很多种,像以前的祖师,最高级的讲经就象六祖大师那样,他就没有书啊,也不必看书,而他说出来的就是经啊,他跟佛祖一样,对不?这是最高级的。第二级的就是说佛祖或祖师、大菩萨所说的经他把它拿来解释,而他拿来解释的时候,他也不用看别人的注解,他自己看,而依自己的境界就一直讲下去,这样子。第三种就是什么?就是他须要研究、要收集很多资料、很多注解的书,然后去研究、然后又再参究,「研究」和「参究」不一样哦!譬如说「楞严经」那不是只有研究就可以的,你文字上懂,但境界没到那里,你也讲不出来啊,更何况很多大德注的重要的地方都没注到,那就要靠你自己了。像圆瑛法师,圆瑛老法师他就是参楞严经,他如果有不懂的或是不知道的、不了解的他都写在一张纸条上,一张张纸条在他的寮房贴了一大堆,好像是贴了两千多张的样子,就这样一直「参」,如果参到了一条,他就把它撕掉,这样差子不多八年,所以他光是搞那部「楞严经」就搞了八年,而以前,他还没有出家以前,就参楞严,参到吐血,因为用功太猛。所以你不要说我用功就好了,用功太猛,然后那个气血攻心就吐血,所以修行不好玩,你必须要有善知识,然后这个快或是慢都是要调、要调整好。刚才讲了三种讲经,就是研究,然后再参究,然后就是研究后再参究,然后把参究的心得写下来或是讲出来,这样子。还有第四种呢!第四种的就是收集资料,只有研究,没有参究。第五种呢?就没有收集资料,只拿一十个经,拿一本别人写的注解的书,当作教材那样去讲,那个又更省事了,既然也没有研究也没有参研,只是就看。譬如说讲金刚经,就拿那个什么,拿那个居士,有一本这么大本的,江味农那本,如果讲楞严经就用圆瑛法师的,如果说什么经就用那个(注解)。譬如说如果说阿弥陀经,就用蕅益大师的,如此很省事啊,这是第五种,这是讲经。再下来就不是讲经了,再下来是讲大意,譬如说「金刚经大意」,那他就大概说一下而已,那就更省事了。再后来就是「专题演讲」,譬如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定这个题目来讲。又再过来呢,就是「通俗演讲」,譬如说「禅宗与婚姻生活」,这种的。现在都把它笼统称为讲经,但是境界就不同了。而我们现在在看这部经,这是六祖大师所讲的经,那我现在也称为讲经,我是在讲六祖大师所讲的经。

看下面「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就问这个小孩说,你在诵的是什么偈啊!这个小孩就说,你这个「内山兄」(乡巴佬)都不知道,大师说「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这世间人的生死是大事啊!所以大师要传衣法,叫所有门人都作一个偈给师父看,如果悟得佛法的大意啊,就付给他「衣法」,作第六代的祖师,神秀上座他在南廊的墙上就写了一个「无相偈」。这「无相」在这里有一个反讽的意思。他说神秀所写的是「无相偈」,事实上神秀所写的是「有相偈」。怎么说呢?等一下比较他和六祖大师所作的偈,你就知道了。现在我们继续看下去,「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这句话,这个小孩就把五祖大师所说的话背起来,就象我前面说的矮人看戏,感到很好笑。

经文:〖慧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稀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若汝得法,先须度吾,忽忘此言〗。

好!看到这里。

六祖大师就向这个小孩说「上人」,他称呼他为「上人」。「上人」的意思就是师父、和尚。他为什么叫他师父呢?因为慧能大师那个时候,还是在家身份,对不,还未剃度,这是一点,所以就尊重佛祖所交待的,在家出家二众,在家人称呼出家人统统叫师父,这是一点;第二点啊就是表示六祖大师的心很平等,他不因为看那是小孩就看不起他,所以也是很尊重他。「上人」就是指师父的意思,所以不随便叫别人「上人」。如果尊重人说「问你师父是谁」?这是普通讲的话;「请问上人是谁」?这样就比较文雅,比较内行。「我此踏碓」我在这里踏碓、碾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你知道碾米那石头都很大、很重,所以那是艰苦的工作。还不曾走到前面顾望上人你,带我到偈前去礼拜,所以这个小孩就带我到那个偈前去礼拜。这时候「慧能曰」,我就说,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你替我唸一遍,读一遍。这时候有一个江州的别驾,「别驾」也是官名,这就是剌史的部下,也叫做「通判」,名字可能做张日用,就大声的唸那个偈给我听,而慧能我听完了以后就说,哦!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别驾你替我写。这个别驾就说,你也会作偈啊!你字也不识,没说出来而已,你连字也不识,偈也看不懂,你还会作偈,「其事稀有」这样很希罕啊!这也难怪他如此说。「慧能向别驾言」这慧能六祖大师就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假如要学习无上菩提的人,不可以轻视初学的人。这在「圆觉经」里面也说「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菩萨就是修行的人,如果修行菩萨道的人,就不会非常看重学习很久的人,而轻视初学的人,如何说呢?因为一切都是「觉」、「一切皆觉」,就是没有初学或久习的这样分别。但是我们一船人都不是,如果见到师父就说,请问师父你出家多久了,如果三年、五年他就不睬你,如果二十年就说师父你很有修行。顺便讲一下,在家人不能问出家师父你出家多久,也不要问师父你持戒多久,有没有受戒,因为这跟你没关系,所以你为什么要问,你问就是分别,分别就是分别什么,头一步就是说,我恭敬你的程度就要分别,为什么,你如果出家二十年,我就向你顶礼,如果出家五年我就向你问讯,如果出家一、二年我就向你合掌,如果才出家,我就这样,就说「师父阿弥陀佛哦」,这就是妄想分别了。还有人动不动就说「我学佛三十年」或是说「我受戒几年」,如果出家人说「我戒腊几年,二十年,三十年」。但如果是修行菩萨道的人,就没有这样在分别,这年纪较大或受戒较久或是出家较久、较短,这都和修道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世间人,就是这样妄想分别,只看胡须,看胡须和看有没有驼背,如果是愈驼就是愈棒。「一切觉故」。我们先看到这里。

第八集完。

六祖坛经义解

行由品第一  第九集  上节讲到「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圆觉经」上说「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所以我们世间人最容易犯的是什么?最容易犯的就是「势利眼」,看到行的人,就很恭敬,看到差的人,就看他不起,这是普通哪,那再进一步,看到差的人就欺负他,对吧!看到有钱的就把他奉侍的像祖公般,若看到没钱的人啊!就看不起他,这就叫「势利眼」,眼睛看高不看低。同样的,看到若是修行人哪,看到有修行的师父,噢,很恭敬,这是应该的啊!若是看到修行较差或是较没修行的,或是说较没名的,他那差别心就都出来了,这都不对。这个若是在唯识学就叫作「谄曲心」,「谄」就是谄媚,「曲」就是弯曲,那个心弯弯曲曲,不是直的,所以弯弯曲曲很多分别,直心的话就没有分别,那心中谄曲这种人无法修道,只能和佛法结缘,如此而已。但是正经地修道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心中分别心太重了,他分别有修行、没修行、出家多久、年少或年老、或说是男是女,他都分别,分别得很清楚,他的恭敬心、恭敬的表现有差别,乃至呢我们说较难听点,他供养的红包大小也有差别,若较大的师父他就较大包,小师父就小包,若小沙弥就无包。所以这种人分别,你学多久、你出家多久、你受戒多久,这种人没效(无用)。「只问有道无道,不你年老年少」,听懂吗!对于出家人不能问他出家多久,也不能问他几岁,问过了以后说「啊,师父你跟我同年哩」,有时候「啊,师父你少我两岁」,这都愚痴。当然啊,这是说在家人对出家人,出家人对在家人也一样,也不能分别这样。「下下人有上上智」,「下下人」就是说表示他地位很低的意思,这个「下下」是指地位,这地位很低的人,就有时候也有「上上智」,也有上上的智慧,莫看他是扫地的人,有时候他也有很高的智慧。(都)不一定哪,对吗?他现在是说运气较坏,没碰到好机会,没找到好工作,所以他现在在扫地,但说不定他修行很好,说不定他很有学问。所以不能看表面上就对啦。刚才所说的「久学」或是「初学」,这也是表面的啊!或是说年老年少、男女等等,这都是表面上的,不能依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修行如何,乃至说一个人他修行很好,和另外一个人个行没很好,你也不能这样分别你的恭敬心,你的恭敬心应该要平等,他的修行怎样,和你的恭敬心这是两回事,你的恭敬心是你的修行,你知道吗!你若平等恭敬,那就是你的修行,那你就比较容易快一点入「平等性智」。这样你知道吗?「下下人」地位很低的人,有时候他也有很高的智慧,这句话是这样的意思啦;「上上人没意智」,地位很高的人有时候也有「没意智」。这个「没」就是埋没啦,「意」就是他的心,他的心智啊!有时候也会被埋没,就是说他的心智的智慧显露不出来,被埋没,有时候也会这样。意思就是说,地位很高的人,有时候也会愚痴啦!因为他的心光被埋没了。「别驾言:汝但诵偈」。这个经文很有趣,他就没说「你莫再说了,我知道了,你看有什么偈,你尽管说,我替你写啦,你若由于这个偈而得到法,你先要来度我噢,不要忘记噢」。「勿忘此言」,勿忘记这件事情。

经文:〖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啊没什么学佛的人也知道,这个偈大家都好像唱,这首歌你知道哦!「爱你在心口难开」,但是这深意是什么?当然要对照神秀那首偈来看。

「菩提本无树」。这树,我们上回说「菩提树」是什么?菩提树是所依,是修行菩提、证道的所依。因为释迦牟尼佛依靠那棵菩提树、在菩提树下修道,所以(这树是)可以证到无上菩提的依靠。回过头来说,那个菩提树是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祖的「道场」。「道场」的意思是什么?「道场」是修道或成道的场所,叫做「道场」。所以菩提树下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道场,他修道或成道的场所。再进一步说,这菩提树的消失了,乔治叹了一口气。

“我们原来是要把他关到金字塔里来着,”他告诉哈利,“可惜让妈妈发现了。”

[背景:哈利和威斯莱家的孩子们在九又四分之三]

1、中国歌曲排行榜上榜歌手为啸受灾地区举行义卖。其中花儿乐队捐出一块手表,大张伟开玩笑说,谁竞拍得手谁就是花儿的“表姐表妹表兄表弟”。

2、张伟:知道我们都喜欢什么花吗? 主持人:不知道 张伟:我们喜欢有钱花

3、主持人和张伟:#¥!#—*(………… 主持人:现在惩罚你把自己在女友面前撒娇的样子表演出来 (张伟倒在地上,爬起来,再倒,爬起来,再倒) 。。。。。。撒娇=仨跤?!

4、张伟:知道什么动物最容易跌到吗? 众人:不知道 张伟:狐狸 众人:WHY? 张伟:狐狸脚滑(狡猾)啊~~(还做了一个跌到的动作~帅)

5、大张伟:菠萝,梨,火龙果,(好像还说了其他的水果,但是我不记得了)那个最热? 主持人:哪一个? 大张伟:梨!因为离子烫!

6、主持人:现在很多乐队都解散了,你们会解散吗? 花儿:会!!!(异口同声) 主持人:(意外)哦,那你们解散后会做什么呢? 大张伟:我一舅舅最近开一煎饼摊儿,我到时候就去给他帮忙去 主持人:………… 那郭阳呢? 郭阳:我以后当一街管,专门儿抄张伟他们家煎饼摊儿 主持人:………… …………石醒宇你呢? 石醒宇:我以后开车。 主持人:这个工作不错嘛 石醒宇:骑张伟他们家拉煎饼的那辆板儿车 主持人:………… ………… …………最后王文博了 王文博:我在张伟他们家煎饼摊旁边开一小卖部,大家吃煎饼吃渴了就上我那儿买点水去。

7、博博:我文字方面比较弱。。。 大张伟:嗯对,他因为古诗古文读的比较多,所以现代文他看不太懂。 (哈哈哈哈,狂逗!)

8、张伟:知道中国第一个近视的人是谁吗 主持人:…… 张伟:李白 主持人:?…… 张伟:因为他说“床前明月光。咦??是地上霜?!” 全场;…… 张伟: 你们知道最忧郁的人是谁吗? 四人同声: 范仲淹! (背书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张伟的冷笑话:小明的头长得很方,到了学校老师同学都对小明说:“你的头长的好像风筝哦!”门口的老大爷也对小明说:“你的头长的好像风筝哦!”小明伤心地跑回家,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头长得像风筝?”妈妈说:“那当然了,你爸爸和爷爷的头长得都像风筝啊!”小明伤痛欲绝,夺门而去,在路上跑着跑着,头就变成风筝飞走了。

10、大张伟:“小时侯我们老师讲‘帅’这个字,我怎么也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回家一照镜子就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帅啊……”

11、主持人:“怎么分辨花儿呢?话最多的是大张伟,最不爱说的是郭阳,留胡子的是王文博,长得像邵佳一的是石醒宇。” 张伟:“不是,我们不是这样分的,特别青涩的是石醒宇,因为他最好色。像我这种肌肉尺度高达3CM的猛男就不用说什么了。”

12 沈凌:唉,现在的记者真是越来越难满足了,光是看MV讲笑话已经不够了,还要扮贞子,当经纪人真是不容易啊…… 张伟: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都是汉族的不是满族的。 满族=满足??

15、主持人: 刚才我也看到,有网友说,我听《草莓声明》的时候一米五,现在我都一米八了。 王文博:这位朋友的qq号多少啊?改天找你咨询一下。 石醒宇:王文博真是把自己的身高献给大家了

16、记者:你们现在的创作灵感这么的好`能给我们说一下感受吗? 大张伟:感受?哎呀 对对对``那``是`其实现在有很多人都说我们唱歌没有谱,但是我就不明白了,那有谱(蹼)的是鸭子啊

18、大张伟对我们能不能不分手英文解释是we can no can no break hand

19、张伟:你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龙的传人吗? 张伟:排队的时候。

20、在台湾音乐特辑里,大张伟揭蝈蝈的底: 小的时候有一天,蝈蝈拉着他爸说:“爸爸,爸爸,老师说你给我五十快钱,老师明天带我们到大公园看大蟒去,”然后,他爸抽了他一个耳光,说:“拿五十快看什么大蟒蛇,给你一个放大镜去湖边看蚯蚓去不就完了吗?”

21、主持人:伯伯的腰是怎么弄的?打鼓的么? 大张伟:这个我来跟你说、、具体原因、、是***妈跟我说的、、那天王文博回家、、鞋里有沙子、、就把鞋脱下来扶着楼梯栏杆抖了几下。、后面来了一个人、、以为王文博触电了、、拿给棍子就把王文博给打了、、、哈哈。、然后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22、主持人:有个歌迷说,台湾有个组合叫F4,是花一样的男子,你们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张伟:我来说吧!我就是那鲜花,然后呢攥在手里面不想撒,你知道吗,然后呢,这个(郭阳),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这个就是(省略了N个)…… 郭阳:你别告诉我你想说我是那你这鲜花的…… 张伟:没有没有没有……这个就是那菜花,是菜花,就是一把抓那种你知道吗;然后呢,石醒宇是火花,偶尔要磨擦一下,经常要跟他摩擦才行;(手指王文博)石醒宇,不是,石醒宇,不是,他叫什么来着? (在众人的提示下知道了那是王文博) 张伟:王文博是麻花(王文博⊙o⊙,众人笑)你不饿你就想不起来他!

23、张伟:世界再脏,我们也不能脏了这世界; 主持人:演播室再乱,我也要撑下去。 可以想象当时花儿把演播市搞成怎样了,呵呵

24、一次旅游卫视爆笑记者会~ 台上是大张伟和蝈蝈,台下是另外两朵 记得其中有一段。说到前阵子在美国被当通缉犯的事情,大张伟说:事情是这样的。我吧是去美国。我回我母校去了。我是美国加州牛肉面大学毕业的、、、、 咣唧咣唧一堆。。。 小宇在下面装娱记,说:我是逗你玩儿报社的。 大张伟说:逗你玩儿,你先gun 结果小宇特冤屈。。大家也说要好好对待记者。 然后小宇说:还有一个就是据说你在机场拿一小白牌儿左拍右拍上拍下拍的那是怎么回事儿啊? 大张伟说:你知道什么叫做[据说]么。据说就是你听见了但是没看见的!你没看见你跟这儿胡说八道什么的阿、、 这连珠炮儿逗死我了、、 后来有人说到我们蝈蝈捞那件事情, 大张伟说:内个吧,我吧,是留学回来的;他(指蝈蝈)呢,是流浪回来的,(自己笑),所以吧。这看见吃的他饿 饿、、、(然后拍拍蝈蝈的肩膀。。让蝈蝈自己说) 蝈蝈说:这流浪吧。我看见那里面那么大的鱼,我心想这还不吃啊。我想就是这几天饭要的不太够。。所以就是。。

25、 还有后来介绍《花季王朝》的时候。把cd当药推销。说买10包儿送一个基本微笑--然后就和蝈蝈一起笑了一个。。太逗了。

26、我觉得哈,我们的歌迷,一种是特别不开朗的,一种是特别开朗的,只有那种假正经的,和道貌岸然的是不会喜欢我们的,他们都会去投别人的票,所以说我觉得投我们的票的人都是特别真诚的人,所以说我为能投我们的票的人感到自豪~ 本人的皮肤吹弹可破~ 其实我们都是非常有礼貌的,我们刚刚在后台打滚都是养精蓄锐准备刚好的表演。 我说我非常内向吧,就是没人信~其实我是非常腼腆,然后略带忧郁气质~那就是我~后来变了,还是因为王文博,这王文博带领我~走向新时代~ 我最开始出专辑我就觉得肯定没有人听我唱歌~因为我唱的那些都是那种。。。谁听啊~ 后来才知道我们是那种救完别人,可是上岸才知道自己是英雄的那种~ 名儿都是虚的~钱才是真的~有名只是有名而已~然后我们觉得还挺好玩的~后来是我们能够挣到那些我们认为不错的收入的时候,觉得生活还挺好的~

27、 得意的狐狸它凶似虎~落魄的凤凰它不如鸡~ 从历史角度来说,一匹马三条腿它什么结果啊?就是跌倒!然后一匹马四条腿的时候什么结果啊?跑得非常快!所以大家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三个人就只能是立鼎~四个人才能立天!(小宇加入) 我非常希望我自己永远12岁,我非常讨厌长大

28、你想在日本红的是谁啊?女子十二乐坊~这是没有唱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振兴民族~让咱们中文变成全世界最广泛的语言~这样咱们唱什么哪国人都得听了~ 就是那个兔子打鼓啊~那个小兔子在那打鼓,谁是电池?歌迷就是电池~我们就在上面表演打鼓~所以说只要你们支持我们,电量够的话,我们就会不断在上面拼命打鼓~ 如果你们忘记了好玩这两个字,那有什么意义呀~

29、我在这里就环保的意识提一下,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他们非常好吃 (拿新专辑) 这个产品它非常之好,它售价只有20块钱,里头有两包,每天吃两次,早一次晚一次,白天吃白片,晚上吃黑片,包你在一个疗程之后,15天之后好转,然后我们也希望大家踊跃购买,一次买10包赠送一个精美vcr 像我们的新专辑,它在各大音像店都能捡到,啊不,都能买到 我爸叫大张嘴,我叫大张伟 石醒宇表面上纹丝不动,坐怀不乱的,其实内心中碧波荡漾,哪个女孩在他心中扔起一块小石头,他都能起一大堆海啸~ 石醒宇很难融入这个娱乐界啊,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有两个乞丐啊,就王文博和石醒宇,他们两在没出专辑前两人都特别,都是乞丐,然后在大街上见着了,然后两人互相说你穷,你穷,然后石醒宇说“那天在大街上看见***,拿了一个易拉罐,我问***干吗呢,***告诉我搬家呢”,然后王文博说“我穷,你们家更穷!上回在街上走,看见***那板,旁边又拖一板,我问***怎么回事,***说,最近生意好,开一分点!”

30、其实很多人说我像梁超伟,我不愿意承认,知道吧,因为我觉得做人要做出特色,我还是觉得我长得像木村拓哉~

31、我这个人吧,其实最烦的就是严肃这个东西,严肃它应该有,在某些时刻,可是我觉得对于生活应该是那种开朗的,乐观的,我觉得如果你再有很多痛苦难过得事情,也应该就是说自个儿消化掉吧,然后以一个特别乐观的感觉,去面对生活,然后这样才能活得高兴 其实不用说什么奋斗不奋斗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能有这样的成绩肯定是奋斗的结果,当然啦,我是希望大家多学习我这种优点~坚持到底~不让一起困难什么~

32、 损人不是不好,我觉得损人是智慧的结晶~一般人还损不了那么精彩~ 他不敢打我们,他知道他打了我们以后就没钱赚了(指小宇) 石醒宇他发个一掌,比如一般的人,肤浅的人,都以为打架多狠~其实不是,这一掌隔个十米,就能把你精神打得崩溃,所以说好多朋友不喜欢我们,千万别去看我们演出,不然一掌这么过去

33、其实很多人觉得王文博矮,但大家不要觉得王文博矮,其实不难发现,王文博打鼓的时候其实都是站着的~精神上是大哥~

34、郭阳特别逗儿,郭阳以前去的是长春,他一下飞机跟人说“妈,我到沈阳了!让人接我来吧!”他一直告诉别人到沈阳了,其实我们去的是长春,他经常干这种事情,他有的时候他要去哪,叫朋友接他,朋友已经去了,但其实他去的不是那个地儿。 以前我一直体会不了当歌迷那种感觉啊,今天终于体会到了,就手足无措,脑袋里一片空白,见着他就直想哭,就这种感觉啊 过分的在意羽毛,就会失去整个翅膀 谢谢大家支持,希望大家购买专辑,给我们多一次版税~ 我平常从来不逗他们几个,所以你们要注意了,别和我太熟了,不然我就不逗你了~ 月亮走我也走,饭前便后要洗手 坏学生听了我们的歌变好学生,好学生能够更好,还有就是不快乐的人能够变快乐,快乐的人能够更快乐~我们的音乐就是锦上添花,能够使背道而驰的失足青年走上正轨~欢迎收看法律进行时~ 山不在高,要有景致,水不在深,要有品质 人的一生就是六个字:怎么着都不行。既然怎么着都不行,那我们就在我们能怎么着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江湖险恶,不好就撤

35、我是叫大张伟,不是叫张大伟啊,你要叫我张大伟我妈可要和你急了~ 我们其实也算是非常有贵族气质这种感觉,我觉得我们这种气质如果不好好展现出来就糟塌了,中国有贵族气质的艺人很少,我们算是唯独的四个了~ 男人屁股下有黄金~膝下没有~ 我来分析一下啊,我们乐队吧,就是25岁以下的,从3岁以上的,都能接受我们,然后35岁以上有个别喜欢我们的,就是25岁到35岁之间很少喜欢我们的。所以说呢,我就觉得,这是年之中的人应该多喜欢我们。其实我是这么认为啊,14,5岁叛逆期嘛,然后到25岁真正走人生正轨,他们会认为人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然后我应该去喜欢什么,不应该去喜欢什么,然后他们就会在一个自己制定的制度下去生活,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悲的,人类最应该面对恐惧的事冷漠,如果一个人冷漠,就相当于自己死了,在我们的眼中就相当于你死了。所以说,25到

35这些人有很多活死人嘛。然后这些人,如果你愿意这么活着的话,不喜欢我们是应该的,如果你尚且觉得你的心灵还在跳动,你的血脉,还在喷张,你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人的话你就应该喜欢我们,谢谢各位。不喜欢不是人啊~

36、人的一生啊,什么都能失去,就是理想不能失去,是不是?你喜欢花儿乐队是个理想,这个理想非常好~即时万般人阻挠,你们也不要放弃啊,人因理想而伟大~ 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石醒宇的幽默啊,但其实石醒宇这种幽默在我们乐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以前我认识一特别胖的女孩,然后她说她想下海,我说你要下海的话人家男的都要上岸了~然后她说你就这样,你就这样,我化成灰——我说你化成灰也没有用,最大那坨就是你。

37、我有一个朋友,想追一个女孩,就问那个女孩喜欢什么样的,那女孩说我喜欢投缘的,然后那朋友就不高兴了,那女孩说你怎么了,我喜欢投缘的怎么了?那朋友说那我头扁点行不行啊?

38、 比如说有些时候,我支持石醒宇,可是我就会选择王文博~ 我现在这个头是昨天刚剃的啊,就是有可能剃得不太好,就是希望各位朋友们看到我不要过于紧张了啊~ 我是你的罗圈腿~ (狂笑ing) 大家可以看到~封面非常帅气的四个绿乌龟~他们就是花儿乐队~ 我觉得咱们北京很多人管我们叫花乐队,实在太不像我们北京人了,咱们北京人应该叫花儿乐队~只有不太会说咱们北京话的,才会叫花’儿乐队~像还有好多会叫花儿’儿乐队,就是你已经叫花儿了,还加上一儿,你有病吧~对对对,大家不要脱裤子放屁,嗯。

39、理解别人是别人赞同你的开始 所谓说当艺人,其实就是最好的职业,因为他给人民造福啊~ 除了我们之外,估计五年都没人超过他了(周杰伦) 反正我们一去,基本上都会有那个猫飞狗闪啊~就那个地震前的征兆~ 我们希望能够走遍大江南北~在祖国大地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花儿的足迹,所谓百里之内不留母狗~

40、不是有歌星嘛,有笑星~我们准备当斜星~就是有点偏的感觉~我觉得能给人群带来欢乐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微笑才是最好的化妆品~

41、郭阳这人吧,就是说为什么是我们大哥呀,他有很多时候平时特晕的吧,比如还老出舌头,还老说透支嘛什么的~这些都不说~关键是郭阳他在某些时刻真的能体现出他对我们那种照顾,就是一种羽毛的呵护~让我们感觉到就是说在窝里面十分温暖

42、别人哭我们在笑,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内练一口气,外练一身屁

43、我父母是全天下最好的人~当然任何人的父母都是全天下最好的人啊,只不过我父母比他们更好一点点~

44、大张伟,是有文化的!是有底蕴的!不是随便就能说出这么多的!大家一定要清除这一点!所谓那个荆轲刺秦王啊…… 鼓励可以让白痴变成英雄~ 我用39的脚踹你40的脸~ 上天知恩不言谢~磕头你有看不见~

45、如果一个生意,你能得到11块钱,应该得到10块钱,可是你最终只需要拿到9块钱。这是一个成功的概率,永远记得给别人留一条出路。因为我们吧,我们现在不主持,我们怕一主持别人就没出路了,你看我们一主持,这收视率忒高,你说别人怎么办 我对偶像剧没有兴趣,我对情景喜剧倒是挺有兴趣的~

46、我觉得周杰伦的歌棒在哪啊,他什么都不是,他又什么都是!这就是他最棒的地方! 比如说你是我们的歌迷,你来宣传你的一个班吧,比如你们班,都是我们歌迷了,那这时候就是对我们最大一个鼓励。比如你上班了,你可以在你上班的同事又可以宣传嘛。所谓一传十,十传百,变成全国皆知的秘密,飘柔~好柔顺哦~就是这么自信~ 我相信到以后的方式,一定不止是唱歌,有很多东西都会发展,所以到时候大家就是拭目以待~但是不要变成比目鱼哦~

47、刚才进来时还是姐姐呢,后来因为我说话太快,打字打得太匆忙~打着打着就变成阿姨了~对不起对不起~ 当谁都要感谢的是后我们就要谢天了~ flower style就是你们最终的选择~ 我说的话其实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转~ 其实我是非常谦虚的哈,我是乐队里最2的,2是非常谦虚的,因为只有2是跪着的,王文博他就是5,为什么呢?因为他腿不好,是坐轮椅的~

48、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得平时铺~

49、我对中国电视非常有看法,我觉得中国电视非常无聊,为什么呢,老不播我们,是不是~如果播我们那电视多好看啊~所以希望中国电视,多播一些好的电视节目~

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