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我不想失去你,莱昂。 莱昂:你不会失去我。你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永远不会再孤独了,玛蒂尔德。求你,走吧,宝贝,走。镇定,现在就走,走。
你不会失去我。你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永远不会再孤独了,玛蒂尔达。求你,走吧,宝贝,走。冷静点,现在就走,走。
If you saved my life, you must've saved it for a good reason.If you throw me out now,it's like you never opened your door like you,let me die right there in front of it.如果你要救我 你必须要救得有意义,如果你现在要丢下我不管,就跟你昨天没有开门是一样的,跟让我死在你面前一样。
那吻一下如何,像演电影一样。
open your eyes. We got company.招子放亮点,有人来找碴了。
不要以为我不懂爱情,我的胃知道。它以前老是痛,现在确是暖暖的。
I've decided what to do with my life.I wanna be a cleaner.我已经决定好我以后的人生了,我想当一个杀手。
It's your money. I'm just holding it for you, like a bank.Except better than a bank. 这是你的钱 我只是帮你保管,就像银行一样甚至比银行更安全。
那个女孩跟LEON说,自从遇到你,我的胃痛就好了。我想那个胃痛的感觉就是孤独了。
I gotta know where everything is all the time.I never leave this place, except to go from here to there.我必须随时掌握这一行的最新动态,那就是为什么我到现在还能待在这儿。
我们来练习吧,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Let's practice now. It's the best way to learn.
Margie, I think I screwed up.It wouldn't be the first time.You always come up with somethin', right?I think I went too far this time.You're goin' too far right now.马姬 我想我搞砸了,这又不是第一次,你总是闯祸 对吧?我想我这次做的太过头了,我想你现在是做的太过头了。
I trust you.One thing's got nothin' to do with the other我相信你。相信别人容易出事。.
Love has made me see things In a different way.是爱情使一切看起来都不一样。
It's always the same thing.It's when you start to become really afraid of death…that you learn to appreciate life.事情总是这样的只有当你真正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你才会学到要珍惜生命。
See, nothing can stop love, Leon.你看,没有任何事物挡得住爱情,里昂。
我所认为的最深沉的爱 就是我把自己 活成了你的样子。
我喜欢这一株植物,和我一样,无根的。
我所认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Do you clean anyone?No women, no kids. That's the rules.你什么人都杀吗?不杀女人,不碰小孩,这是规矩。
我希望你没有说谎。我希望在你内心深处真的对我没有一丁点儿感觉。你最好对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你将会后悔你什么都没有对我说。我爱你,里昂。
拓展阅读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经典影评【1】——还好有你
文|文学院 李伟
假如,把善良当成一粒种子埋下,精心灌溉,假以时日,这粒种子必定会开出一朵馥郁芬芳的花。那么,如果只单单有这样一粒种子,任其自生自灭,是否还会同样开出这样一朵花呢?里昂有这样一粒种子,而玛婷达,为他浇灌出了一朵纯净高贵的花。
一扇门的两端,门外是将所有希望寄托于里昂的玛婷达,家人被杀,自己仍然身处危险之中,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门内,是目睹一切的专业杀手里昂,在开不开门这个选择中挣扎。杀手的理智告诉他拒绝,可,人的情感告诉他,救救这个小姑娘。最终,他还是开了门。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相连,是劫,又是缘。可以说,玛婷达是里昂的一场意外。她聪明、敏锐、直接又大胆决绝,往往能让里昂脱下杀手的面具,找到常人的生活乐趣,也让这个杀手不那么冷。所以,爱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玛婷达从来都是勇敢的,无论是说服里昂教她做一个杀手,还是让他接受她的爱情,都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要么爱,要么死。
有人告诉我,恋人之间是需要互补的。玛婷达让里昂的人生更加完整,他从此知道,人生不总是那么苦。遇见她之后,他开始想要更多,或者说,玛婷达让他冰封已久的心渐渐融化。两个人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呵护,汲取着彼此身上的温暖,这种淡淡的平凡温馨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疼痛使人成长,年仅12岁的玛婷达以一个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成熟稳重,带着些许强制性说服了纠结的里昂。玛婷达并不了解里昂,但是她知道,她面前那个救过她一命的杀手,不会真正的不管她,“你对我真好,里昂,而且将不会止是这样而已”,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就如此,像誓言一般告诉里昂,我那刻明白,这个童年不幸的小女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的直觉和自信,一眼看透了里昂刻意伪装的冷漠。其实她的感觉是对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里昂尽其所能,给予她从未有过的温暖,甚至,为她死去。
我以为,相信很多人也都会以为他们的结局是幸福,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城市,又有谁能带着仇恨幸福?在生死关头,里昂许下的承诺也只是一种奢望,让玛婷达能好好的活下去,他的迟迟不曾有的回应,也在那刻倾诉出,他知道,再不说就真的没机会说了。里昂满身是伤,痴痴的往门外走去的时候,脸上对只有他和玛婷达的生活渴望不已,但是那种想象中的生活又像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并不真实存在。我想,他从未想过走出去,他的小姑娘怎么能带着仇恨幸福下去呢?他已经做好了让玛婷达幸福的准备,在那一场爆炸里,所有的一切都化为灰烬,一切,都结束了。
玛婷达终于还是回到了属于她的12岁的生活,带着那株里昂的盆栽朋友。那株植物最终还是扎根于土壤之中,不再四处漂泊,而是生根发芽。玛婷达说:“我想我们在这里会过得很好的,里昂 ”,没有了杀戮仇恨,你们会过得很好。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样的爱情悲剧或许是对两个人最好的结局,里昂和玛婷达在彼此最爱对方的时刻失去对方,以一种诀别的姿态深深烙印在了彼此心里。他们的爱犹如一场救赎,盛开出一朵纯净优雅的花花,美丽的不可方物。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经典影评【2】——大叔爱上萝莉,只要一个绿植
MC麦柯 | 前芒果编导,豆瓣电影编辑
唯一的快乐,大概就是他每次翻开钱包时露出的那张女神的照片。
——哦,娜塔莉波特曼。
没有人会忘记那个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抱着万年青盆栽奔跑的小萝莉。
我想经典的影片,总是能为你的人生留下一些念想。
如果男性观众喜欢的是小萝莉的话,那么女性观众会更偏爱让雷诺所扮演的杀手莱昂。
不多话,是吕克贝松选择让雷诺的第一原因。
在面试演员的时候,所有人都舌灿莲花,只有让雷诺,没有言语,只是一次又一次从胸前的口袋掏出预先准备好的卡片,包括他的所有个人信息,和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他用他的钝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所以,他胜出了。
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这样一个中年大叔与小萝莉的爱情?
大概很符合某种幻想与期待吧。
当我步入大叔的年龄,周边同龄的姑娘都成为了别人的妻。
于是更年轻的一批小萝莉就出现了。
我被唤作叔叔,在某个KTV的现场,被那个拿着麦的萝莉忽闪着大眼睛笑吟吟地望着,那感觉,说不上是甜蜜,还是苦涩。
类似的感受,还记得上一季的好声音,我突然对某个叫马吟吟的选手有些恋爱。
虽然这种按照剧本演出的真人秀,并不存在所谓的真实。
但是,那一句“救我”,还是顿生怜爱。这算不算是老男人通病啊!跟王石的红烧肉是一个病症。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是带有法国人特有的浪漫。
尽管吕克贝松被法国人视为被好莱坞同化的典型。
真是滑稽的讽刺!
据说当时,娜塔莉波特曼的角色本来想选丽芙泰勒的,不过后者正在长个儿,所以只能放弃。
本来吕克贝松还是不想用波特曼,但是后者用不同表演最终征服了他。
就像剧情中,小萝莉为杀手表演麦当娜、梦露、卓别林、金凯利的场景一样。
总之,这部影片让黑帮片出现了小清新的独特韵脚,而让人念念不忘。
此去经年,那个喜欢娜塔莉的同学定居在魔都,他的钱包里留着她的照片。
15岁的处女作,也奠定了她的影后之路。
阿伦诺夫斯基掌握了早期波兰斯基或者是柯南伯格的那种游刃有余,殷不紧不慢的拍摄电影的技巧。影片的后三分之一的那种令人惊悚和震惊的心理戏,像极了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和《罗斯玛丽的婴儿》。下面是《黑天鹅》
心理学影片《黑天鹅》观后感推荐【篇一】《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黑天鹅》塑造了一个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演员。
抑制不住的抓挠、厌食或者贪吃都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而片中的母女无疑都有此类的病症,不同的是母亲的是强势的外显,而女儿显得精神薄弱。她胆小怕事、谨慎克制。如同boss所言,只能演好白天鹅,不能演黑天鹅。
电影越深入,你越会发现,她强迫的个性除了和狭隘、封闭、紧张的家庭关系有关之外,其最深处还带着原始的宗教性。
母亲严格的管教让她对性讳言莫深,纯洁的不去触碰“恶”。这同时也是基督教心灵世界的割裂的写照,“善”与“恶”的绝对化和通过克制欲望的惩罚达到超脱肉体的纯精神境界。而性的“力比多”的力量很强大,长期的压抑就会变成了惩罚自我和身边的人的强迫症。
善与恶、纯洁和欲望、黑与白,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其实都混杂在一起,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已,我们只有以放松的心态,没有感情色彩的审视双方,才能在混杂的世界中把持住自己。
白天鹅纯洁优雅,与欲望绝缘;黑天鹅热情奔放,充满诱惑。这对同卵的双生却有着分裂的个性,让她们在一个精神脆弱的人身上表现,带来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精神分裂。妮娜的挑战是颠覆性的,在她的自我认同中,自己只能是母亲的乖乖女,她想让自己成为大胆、叛逆、追逐欲望的莉莉,却只能望之兴叹。妮娜站在恶魔的雕塑旁,看着这个因屈服欲望而面目全非的天使,此刻一定充满好奇、憧憬还带着不安。
她开始尝试欲望,反抗母亲并强迫自己,心路的改变在化妆间搏斗那一刻达到高潮,在心中她杀死了莉莉并取而代之,其实是将玻璃刺向自己,杀死了那个纠结在自制节欲不能自拔的妮娜,舞台上,一个全新的妮娜诞生了,她强大、高傲、充满着进攻性的诱惑。她将灵魂卖给了欲望,成就了完美的演出,而纯洁,在欲望飞升的那一刻也象白天鹅一样成了艺术的殉道者。
不管是柴可夫斯基或者是阿罗诺夫斯基,《天鹅湖》或者《黑天鹅》仅仅是他们内心善恶割裂的表象,他们和基督教的教义有着相同的无意识根源。百年前,荣格在印度的斗拱飞檐上发现男女双修的雕像,感受到东方独有的善恶一体的观念,他预言,这将是拯救西方割裂精神的良药——善和恶乃是动态的统一。
影评
整个影片完全没有外景拍摄,训练厅、化妆间的长廊、黑暗的地铁、舞台、晃动的镜头,没有白天明亮的光线,没有天空。从开始到结束,故事始终被拘纳在昏暗甚至黑暗中,正如情节对主人公内心的反复压迫。娜塔莉·波特曼以瘦骨嶙峋的身体、苍白的脸、惊恐不安的眼神,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清教徒般的舞者妮娜。影片舞台上的分裂促成了现实中隐性人格的曝露,现实中的裂变反过来成就了舞台上两种极端角色的塑造。而芭蕾舞者追求至纯至美艺术境界的疯魔劲头,令故事的主题更加浓缩经典 。(出自《大众日报》)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将《黑天鹅》的格局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无论是在故事、角色、内涵上都没有太大的野心,观众只要认真欣赏,注意细节,片中所涉及的悬念就不会有含混不明的`地方,这样就容易拍出一部比较完美的小巧精致的作品,让艺术气息充满整部影片。在精神分裂和角色关系的种种悬念设计上,导演采用了一种“快速解谜”的方法,那就是制造悬念和惊悚之后,迅速揭示谜底向观众挑明,不让观众产生虚实不分、晦涩难懂的感受
心理学影片《黑天鹅》观后感推荐【篇二】电影《黑天鹅》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尼丝及文森特卡索主演,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真实惊奇的故事。
女主角尼娜(娜塔莉波特曼饰)是一位资深舞蹈演员,自幼习舞,渴望成功。在被提升为女主角后,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与另一个舞者——莉莉(米拉库妮丝饰)的竞争之中。随着演出日子的临近,尼娜的压力越来越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问题。
电影结构紧凑,故事叙事有条不紊,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多种意象的使用,更是作品显得连贯,扣人心弦。片子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莫过于颜色和镜子的使用。
首先是颜色。该片的颜色主要有黑色、白色、粉色和灰色。其中又以黑白色为主,为影片笼罩了一层阴郁的色彩。
白色是纯净的,无暇的,正如白天鹅一样,美丽、优雅,也如其一般追求完美。主人公尼娜一开始是以白示人的,素净的脸庞是白皙的,围巾是白色的,舞衣、舞鞋也是白色的。这种对颜色的一致要求体现了尼娜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同时,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强迫症的表现,对细节吹毛求疵,这种自我束缚是尼娜不堪重负,最终产生精神问题,不时出现幻象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黑色,剧中另一女主角——莉莉,是黑色的代表,无论是衣着、外表,或是行为、动作无不显现出黑色的魅惑力量。整部影片也可以看做是尼娜从“白”向“黑”转变的过程。剧中,尼娜为了保住女主角的位置,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有违本性的行为,使自己变得更加性感、有诱惑力、更加符合编舞约翰(文森特卡索饰)的要求,真正从白天鹅转变到黑天鹅。依我看来,“黑”并不是邪恶的象征,他代表的是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力量,他是狂野的,充满魅惑的,他代表了内心的欲望。
其次要说的是粉色,有人说粉色象征着尼娜最初的纯洁,在我看来不全是这样的。从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粉色主要出现在尼娜的房间里,粉色的墙,粉色的饰品,粉色的用具,而这些集中出现在她的家里,换句话说就是尼娜母亲的控制范围内。粉色可以看做是小女孩的颜色,而这种颜色多是母亲在女孩年幼时为女孩营造出来的颜色,她很美,很温暖。可是问题是,尼娜已经28岁了,她年轻漂亮,应该拥有许多朋友,可我们并没有从影片中找到尼娜在舞团外的朋友(当然,那两个在夜店认识的男孩不予考虑)。不管什么事,尼娜总想与母亲分享,可到了后来,她却无法忍受母亲,拒绝她甚至伤害她,这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尼娜的母亲年轻时也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因为要生尼娜,放弃了舞蹈,他便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倾注在尼娜身上,小的时候,她强迫尼娜跳舞,长大了控制其生活、朋友,母亲的期望与控制也是尼娜不堪压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这里,我更倾向于把红色认为是冷暴力的象征。
接下来说说镜子,这里所指的镜子并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镜子,一切能反映事物形象的物体都可成为镜子,比如水、窗户甚至人。镜子里的世界亦真亦幻。
镜子显现了真实的生活。尼娜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镜子,舞厅里的巨大落地镜,家里的折叠式镜子,明亮的镜子照出了尼娜的全部,优点、缺点,就像一双双眼睛,冷酷地盯着你。这是来自队友的觊觎,是来自约翰的压力,还有来自母亲无处不在的控制,在这样的密切注视下,尼娜的压力急剧上升,她恐惧缺乏安全感,精神的崩溃也是必然的事。
镜子同样是虚无的。尼娜常常从镜子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邪恶的,使人惊惧的自己,而这其实是尼娜心中担忧惶恐的显现。他人也是镜子。夜店里尼娜遇到的一个男孩说:“哦,原来你是舞蹈演员啊,难怪你们长得都一样。”试想世界上的人都与自己一样那该多么可怕。而芭蕾舞团却恰恰营造了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相似的衣物,一样的发髻,一样的动作,让人分不清,究竟我是我还是别人是我。现实与幻象一片混沌。镜子里的世界捉摸不透,但可以从中窥探到人类的潜意识。在演出间隙,尼娜用镜子杀死莉莉,即可反应这一点,尼娜希望排除一切障碍,但她出现了严重的幻觉,以至于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了莉莉,以至于伤害了自己。
影片的真实与虚幻相互交织,正是依靠种种意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享誉甚多的片子。
心理学影片《黑天鹅》观后感推荐【篇三】《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娜塔莉·波特曼,文森特·卡索和米拉·库妮丝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9月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率先放映。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
纳塔丽波特曼从来都不是什么戏骨,但她总能将灵魂注入到角色之中,让自己和角色都获得新生。在《黑天鹅》中,她扮演了一个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演员。
抑制不住的抓挠、厌食或者贪吃都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而片中的母女无疑都有此类的病症,不同的是母亲的是强势的外显,而女儿显得精神薄弱。她胆小怕事、谨慎克制。如同boss所言,只能演好白天鹅,不能演黑天鹅。
电影越深入,你越会发现,她强迫的个性除了和狭隘、封闭、紧张的家庭关系有关之外,其最深处还带着原始的宗教性。
母亲严格的管教让她对性讳言莫深,纯洁的不去触碰“恶”。这同时也是基督教心灵世界的割裂的写照,“善”与“恶”的绝对化和通过克制欲望的惩罚达到超脱肉体的纯精神境界。而性的“力比多”的力量很强大,长期的压抑就会变成了惩罚自我和身边的人的强迫症。
善与恶、纯洁和欲望、黑与白,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其实都混杂在一起,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已,我们只有以放松的心态,没有感情色彩的审视双方,才能在混杂的世界中把持住自己。
白天鹅纯洁优雅,与欲望绝缘;黑天鹅热情奔放,充满诱惑。这对同卵的双生却有着分裂的个性,让她们在一个精神脆弱的人身上表现,带来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精神分裂。妮娜的挑战是颠覆性的,在她的自我认同中,自己只能是母亲的乖乖女,她想让自己成为大胆、叛逆、追逐欲望的莉莉,却只能望之兴叹。妮娜站在恶魔的雕塑旁,看着这个因屈服欲望而面目全非的天使,此刻一定充满好奇、憧憬还带着不安。
她开始尝试欲望,反抗母亲并强迫自己,心路的改变在化妆间搏斗那一刻达到高潮,在心中她杀死了莉莉并取而代之,其实是将玻璃刺向自己,杀死了那个纠结在自制节欲不能自拔的妮娜,舞台上,一个全新的妮娜诞生了,她强大、高傲、充满着进攻性的诱惑。她将灵魂卖给了欲望,成就了完美的演出,而纯洁,在欲望飞升的那一刻也象白天鹅一样成了艺术的殉道者。
不管是柴可夫斯基或者是阿罗诺夫斯基,《天鹅湖》或者《黑天鹅》仅仅是他们内心善恶割裂的表象,他们和基督教的教义有着相同的无意识根源。百年前,荣格在印度的斗拱飞檐上发现男女双修的雕像,感受到东方独有的善恶一体的观念,他预言,这将是拯救西方割裂精神的良药——善和恶乃是动态的统一。
Well, it's almost 20xx and I want to begin by wishing everybody in Britain a very happy NewYear.
For the Green Party, we're looking forward with optimism, co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 20xx was a huge year for us. We saw our membership more than triple. We saw 1.1 millionvotes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more than four times more votes than we've ever won before. Wesaw the return of Caroline Lucas as our brilliant Green MP.
So 20xx – this is the year in which we need to turn the Green surge into Green votes andthat's what we're determined to do. What we need to do is, up and down the country, providepeople with the real alternative. And that is what we are doing.
Because so many people, up and down the country, when we look at the local council electionsthat are coming up, are facing local government that's totally, or almost, a one-party state.They are finding that they're not having the tough questions asked. The local council isn'tgetting the scrutiny it needs.
So, sure, local councils are suffering enormously under the government's hideous program ofausterity, but we should always be asking: Can they do better? Can they look after particularlythe more vulnerable in their community better? Can they do a better job with their localenvironment?
So, in the Council elections, we're looking to really grow our number of Green councillors across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n we've got the assembly elections in Wales and in London. And these are the chancewhere we can significantly grow our representation, win our first assembly members in Wales inwhat are fair proportional elections, in which people can be sure that their vote counts. If youvote for what you believe in, you can get it.
And of course, our sister party up in Scotland is looking forward with real confidence andenthusiasm to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elections there.
What we want, one of the things we need to be getting out of 20xx, is the same kind ofelections, fair proportional elections all around the county, particularly to Westminster and ofcourse getting rid of our un-elected House of Lords.
It was in 1918 when women got the vote. That was the last time we saw significant reform inthe Westminster Parliament.
Now, it really is time for us to think again, look again, plan again, and get real change in ourdemocracy. To get to a situation where people know that their vote counts, they don't have tomake complicated calculations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are going to vote, they can simplyvote for what they want and get it.
That's what I would urge everyone to make a resolution for 20xx. To do your bit towardselectoral reform. It is, after all, our human right to have a fair democracy that reflects ourpolitical will. And of course, in 20xx, we're also going to have to be defending our human rights.Human Rights Act is under attack from our government and we need to stand up and defendit.
So a new year, new possibilities. We've got a government that doesn't have a mandate for thehideous austerity that it's imposing, for the disastrou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its threatsto our human rights.
This government only won the support of 24% of eligible voters. That's no kind of mandate.
Let's pledge in 20xx to ensure that we make real progress toward the real change we need, apolitical system that works for the common good, not just for the few of the richest and apolitical system that delivers a society where we're living within our environmental limits.
And after all,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at's not politics, it's physics. We have to do it. We have tohave real change in Bri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