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孤独六讲》
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蒋勋《孤独六讲》
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蒋勋《孤独六讲》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蒋勋《孤独六讲》
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蒋勋《孤独六讲》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蒋勋《孤独六讲》
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了。
——蒋勋《孤独六讲》
——蒋勋《孤独六讲》
我要说的是,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可是我相信,如柏拉图的寓言,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尽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但孤独绝对是我们一生中无可避免的命题。
——蒋勋《孤独六讲》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到巨大的空虚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干的原因。
——蒋勋《孤独六讲》
我们心灵一旦不再那么慌张地去乱抓人来填补寂寞,我们会感觉到饱满的喜悦,是狂喜,是一种狂喜。 就像气球,被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气体充满,整个心灵也因为孤独而鼓胀了起来,此时便能感觉到生命的圆满自足。 只是有时,这份鼓胀的思维,也能瞬间随着气球的爆破而徒剩满溢的落寞。
——蒋勋《孤独六讲》
——蒋勋《孤独六讲》
有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你便不再孤独;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寓言中的另外一半,却总是觉得不对;即使最后终于找到“对的”另外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对的”另外一半需要时间相处,匆匆来去无法辨认出另外一半的真正面目。
——蒋勋《孤独六讲》
所以我说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有时候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蒋勋《孤独六讲》
“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先能够忍受,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要去指责的。”
——蒋勋《孤独六讲》
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再绵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注定要被劈开,去寻找另一半,而且总是找错。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只要你清醒,你就知道个体的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
——蒋勋《孤独六讲》
我们希望用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却又怕亵渎,如果不够亲近,又会疏远,于是我们用的语言变得很尴尬。在电影中呈现的就是这种“孤独的温暖”,因为当你站在火车月台上,大家就会互相鞠躬道早,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敬语、礼数,可是永远不会交换内心的心事。 ......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是羞于见人的,所以它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环境、角色而改变。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它必须放到一个情境里去解...
——蒋勋《孤独六讲》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
——蒋勋《孤独六讲》
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为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杂质一定存在,我们没办法让杂质消失,但可以让它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
——蒋勋《孤独六讲》
我想说的是一种语言的孤独,当语言不具有沟通性时,语言才开始有沟通的可能。
——蒋勋《孤独六讲》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结论,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我通常会很快的找到一种能够接受的结论,因为有顾虑结论来的太快,通常之后会反复去想这个结论的其他方面,所以看起来我总是放不下某些事情。 我很不喜欢那种大而化之的结论,绝对的是或不是,有或没有,他们似乎要让你一切思维活动都在它的绝对前停止。
——蒋勋《孤独六讲》
那匹走向旷野的孤独的狼,就是人类最后的高贵品质,那种不被环保、不被豢养、不被驯服的孤独──狼驯服了就是狗,都变成狗以后,只有宠物,自我的征服性和自我的挑战性不存在生命里面。
——蒋勋《孤独六讲》
孟子说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发扬;另一个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则说人性是恶的,因为性恶,才需要很多的教养和禁忌去限制。
——蒋勋《孤独六讲》
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蒋勋《孤独六讲》
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欲只是无可奈何的占有。 我试图用各种语言与人沟通,但我也同时知道,语言的终极只是更大的孤独。 我试图在家族与社会里扮演一个圆融和睦的角色,在伦理领域与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但为什么,我仍然感觉到不可改变的孤独? 我看到暴力者试图以枪声打破死寂,但所有的枪声只是击向巨大空洞的孤独回声。
——蒋勋《孤独六讲》
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蒋勋《孤独六讲》
青春的美是在于你决定除了青春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继续活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挥霍。
——蒋勋《孤独六讲》
我将卓文君视为一个革命者,就是因为她听到父亲的威胁后,当场与父亲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最厉害的是私奔也不跑远,就在爸爸家门口当
——蒋勋《孤独六讲》
例如统独的问题,是台湾最值得思辨的一个问题,可是直到现在,很少看到两个人好好坐下来,说他为什么赞成统一,或为什么赞成独立。我们很少与人进行思辨,只是急着发表结论,当对方的结论和自己不一样时,就是举拳头决定了。
——蒋勋《孤独六讲》
其实母亲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专门剪孩子的头发,比中学时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厉害。这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叫爱或是关心。
——蒋勋《孤独六讲》
龙应台《目送》读书心得范文一:我在车站等车,身旁是一对等着过马路的母子。母亲在起步的一瞬间握住儿子的手,儿子却不动,转头看她,眉一皱,正要说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亲尽收眼底,儿子转过头,撇撇嘴,轻轻把手从母亲手中挣脱,大步向前。母亲的身躯一怔,随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思绪纷飞。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像那个儿子一样,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难喝,不要,一只关怀的手,也是不着痕迹地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询问的话语,也总是以无所谓的视线,不耐烦的神情挡回。
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身影被时光冲淡,支离破碎,渐渐清晰的是一个人翻书上网寻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个在商店里一手拿一个颜色的发夹,欢快地跑到母亲身旁询问哪个漂亮的孩子,在母亲给出建议后,仍然犹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张哭丧的脸请求妈妈,我选不好,两个都要行不行?而是习惯一个人作出抉择,再一个人承受。也不像儿时受了委屈跑到父亲怀中大声哭泣并且寻求安慰,而是一个人辩解,一个人反击。
《目送》中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母亲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因为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条路上的风景,也只有自己欣赏才能会心一笑,这条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美,这条路的尽头,也只有在别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但是,倘若一个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泞的土地上摔倒时,有一个人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运啊。跟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在这条路最险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励,并肩作战,时刻充满斗志;在越过高山,穿过森林,看到胜利曙光时,对酒当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悦。倘若真的遇到这样的人,就跟他结伴而行吧,毕竟一个人的'旅途太过孤独寂寞,而这条路的尽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龙应台《目送》读书心得范文二:它所展现的,正是眼前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友谊,亲情,爱情;生活,学习,娱乐。
它最好不要说教意味太重,一定不要有阅读障碍,内容应该简洁却有力,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
它当然不能太过简单、空洞、荒诞、离奇,或者只是单纯地讲个故事,至少在我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过后,有一种随时想要再打开重新阅读一遍的冲动。
它让你忍不住拿起笔,在深深触动你的句子处来回咀嚼、反复诵读,然后誊写在自己最宝贵的笔记上。它引起你的深深思索。幸运的,在我高三那段晦涩的岁月,我遇到了这样的书。
它在我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番色彩。在所有所有空闲的时光,都有它的陪伴,每每手指触及到它,就有偌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把它放在枕边,睡前翻几遍,嘴角带着笑意,安然进入甜甜的睡梦中。
它是《目送》,一本散文,写友谊,写亲情,写失败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写尽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它告诉我,要真正的注视一切,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里。
读《目送》,你能感悟到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与舍,一种刻苦铭心的痛。作者如是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或许,在作者与儿子,作者与父亲三代人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时光中,他们目送一个背影,看着另一人走下去。
在那段青涩的少年岁月,我的父母也只能看着我的背影,看着我独自走下去。他们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那段迷茫困惑的时光里,我只能一个人走。可是我知道,他们眼中的担忧,他们眼中的不舍,他们眼中一逝而过的伤痛,纵然我看不到。
读《(不)相信》,你能领悟到人生心灵旅程里最大的关卡,是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
正如书中所诉,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对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因此,在一人走的路上,你只能是对时光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有人说,少年时读过的书,奠定了我们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过瓦尔登湖的晨光,奔跑过聂鲁达的黄昏。任凭世间万象映射心间,你仍旧能以梦为马,踏遍天际的绛紫与金黄。去读书吧。去找到这样的书,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个你也曾经经历的当时。因为当时,稍纵,即逝。
龙应台《目送》读书心得范文三:花了两天时间,终于看完了电子档的《目送》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的作品。
七十余篇文字,读起来,实在是令人百感交集,欲说还休。
从我看到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的时候,
我就明白了目送二字的含义。
人生之路漫漫,
慢慢的离我们远去。
我们就像站在车站的闸门前,
在眼光注视中,
渐行渐远的车,
龙应台的《目送》
有的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龙女士的文字在秀气之余略带锋芒。
有时感觉像微风,拂面。
有时感觉像刀锋,刺眼。
我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有如此致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最早先只听闻其人,未知其是男还是女。
从姓名上,感觉其应该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男士。
后来,看起书,知其人。
才知道是个知性女士。
因为少有女士能写杂文,针砭我们周遭的一切。
与此同时,一颗细腻而感恩的心,时刻为身边的爱与恨跳跃着。
亲爱的安德烈,不要怕。
孩子,你要慢慢来。
再到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还写道她母亲说要回家在香港的机场,还是在火车上。
不肯睡觉,在黑夜中睁着眼睛,喊到我要回家的时候。
我知道那是多么的辛酸。
字里行间,都是作者的泪雨。
情到深处,不怕孤独。
我看了蒋勋的《孤独六讲》
有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
我想当作者的母亲每次说我的雨儿的时候,
作者在旁边一遍一遍的说着,我就是你的女儿。
那是多么的孤独。
语言孤独倒在其次,虽不能沟通,但能感受。
伦理孤独成了内心的一种悲凉。
沙中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当然泪中亦带笑,笑中有泪。
当一个人,带着思考,带着情感目送父亲的逝去、母亲的渐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
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这时候,她又是怎样的心情去看待一切的呢。
人固然有生老病死,有聚散离合,有各种情欲悲喜,
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你也跳不出来。
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漫山遍野会有茶树开花。
目送走一切的时候,
我们谁都曾年轻过,
不管是多少多少年前亦或是多少年后的同学会,
甚至是某位同学的追悼会,
都应是快乐的相聚,快乐的告别。
当世界让我们遍体鳞伤的时候,
学习心得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
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确实,无力抗拒命运的时候,
我们都想去闭上眼睛,
以为关上了耳朵,
咱们就不听不闻不见就会那些就会离我们远去。
其实,当我们一睁开眼,
那些东西还在我们的眼前。
决然不是命运。
命运这家伙,
一旦惹毛了我,
定会揍它个半死。
因为我的伤口长出的是翅膀,
我打不过,我能飞翔。
2、所以最好的文学就是在语言的精准度里制造语言的暧昧。
3、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了。
4、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5、原来学生运动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有一种嘉年华会似的东西,包括朗诵聂鲁达的诗,包括选一件游行的衣服。革命是可以重新注解的,或许,革命是因为你的青春,并且转化为一种青春的仪式。
6、我想说的是一种语言的孤独,当语言不具有沟通性时,语言才开始有沟通的可能。
7、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
8、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9、我们心灵一旦不再那么慌张地去乱抓人来填补寂寞,我们会感觉到饱满的喜悦,是狂喜,是一种狂喜。 就像气球,被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气体充满,整个心灵也因为孤独而鼓胀了起来,此时便能感觉到生命的圆满自足。 只是有时,这份鼓胀的思维,也能瞬间随着气球的爆破而徒剩满溢的落寞。
10、完成美学的诗需要孤独感,可是现世的繁华难以保持孤独感。所以我说“革命者”是现世的失败者,因为他们没有成功而保全了革命的孤独。
11、我们希望用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却又怕亵渎,如果不够亲近,又会疏远,于是我们用的语言变得很尴尬。在电影中呈现的就是这种“孤独的温暖”,因为当你站在火车月台上,大家就会互相鞠躬道早,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敬语、礼数,可是永远不会交换内心的心事。 ……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是羞于见人的,所以它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环境、角色而改变。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它必须放到一个情境里去解…
12、青春的美是在于你决定除了青春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继续活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挥霍。
13、所以我说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有时候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14、例如统独的问题,是台湾最值得思辨的一个问题,可是直到现在,很少看到两个人好好坐下来,说他为什么赞成统一,或为什么赞成独立。我们很少与人进行思辨,只是急着发表结论,当对方的结论和自己不一样时,就是举拳头决定了。
15、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为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杂质一定存在,我们没办法让杂质消失,但可以让它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
16、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17、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欲只是无可奈何的占有。 我试图用各种语言与人沟通,但我也同时知道,语言的终极只是更大的孤独。 我试图在家族与社会里扮演一个圆融和睦的角色,在伦理领域与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但为什么,我仍然感觉到不可改变的孤独? 我看到暴力者试图以枪声打破死寂,但所有的枪声只是击向巨大空洞的孤独回声。
18、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19、我要说的是,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可是我相信,如柏拉图的寓言,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尽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但孤独绝对是我们一生中无可避免的命题。
20、如果暴力是一种野蛮,我们的矛盾即在于人一旦没有了野蛮和暴力,以为那就是完美的人性了,实情却恰恰相反,人反而开始失去生存的力量。
21、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22、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到巨大的空虚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干的原因。
23、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24、其实母亲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专门剪孩子的头发,比中学时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厉害。这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叫爱或是关心。
25、那匹走向旷野的孤独的狼,就是人类最后的高贵品质,那种不被环保、不被豢养、不被驯服的孤独──狼驯服了就是狗,都变成狗以后,只有宠物,自我的征服性和自我的挑战性不存在生命里面。
26、有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你便不再孤独;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寓言中的另外一半,却总是觉得不对;即使最后终于找到“对的”另外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对的”另外一半需要时间相处,匆匆来去无法辨认出另外一半的真正面目。
27、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再绵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注定要被劈开,去寻找另一半,而且总是找错。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只要你清醒,你就知道个体的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
28、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29、“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先能够忍受,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要去指责的。”
30、我将卓文君视为一个革命者,就是因为她听到父亲的威胁后,当场与父亲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最厉害的是私奔也不跑远,就在爸爸家门口当鑪卖酒, 汪精卫,他在十七、八岁时,梦想着中国的改革,所以他去刺杀慈禧太后、刺杀五大臣,后来事泄被捕,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年轻的头就是要去革命,何必留在脖子上?何等豪气。因为很多人欣赏他的诗
31、若是民众无法思考,社会的繁荣强大都是假的,都将毁于一旦。
32、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快速而进步的,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
33、这里我其实是想写出一种心理状态,当我们失去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心痛到一种让你觉得魂牵梦萦的程度时,它已经变成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失去的东西反而变成更实际的存在,因为你太珍惜它、太需要它的存在。
34、孟子说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发扬;另一个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则说人性是恶的,因为性恶,才需要很多的教养和禁忌去限制。
35、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