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洪荒远古,世界上还没有进化出“人”这个物种,世间只有飞鸟走兽,依循着自然的规律,生生不息。
佛和魔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与世并存着,一个行走于光明,一个游走于黑暗。上万年的时光,他们的生活一成不变,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互不相干。
——直到,有了人。
他们惊异于人竟于自己如此相像。上万年孤寂的他们,都感到自己的生命有了改变。于是——
佛说,我要用慈悲,渡尽众生,让他们升上极乐世界,与我为伴。
魔说,我要用邪魅,亡(wu)尽众生,让他们堕下阿鼻地狱,与我为仆。
佛与魔都立下重誓,开始各自在人间的跋涉。
佛对人说,信我的,有大慈大悲之心,善待每一个人,不为俗事所动,你必将与我同行,与我共永生。
魔对人说,听我的,有报复防人之心,警惕每一个人,为着利益而行,你必将物尽极奢,与我共睥睨。
人很困扰——听谁的呢?
魔说,我是黑暗的君主,每一个黑夜都是我给予的赏赐。
人不敢忤逆天地主宰,决定——那好吧,我两个都听。
一半纯白,一半墨金。
佛说,要善。
魔说,要恶。
人很矛盾,我到底听谁的!?
佛说,听我的,我不勉强你。
魔说,听我的,定没有错。
佛说,你愿意打开心中的哪一扇门,就怎么选择。
魔说,你认为谁好,就听谁的。
人被这声音逼得崩溃了,我不要选择,我不要!!我只听自己的!!!
于是黑白混杂在人的血液中,再也分不出界限。
佛和魔,都不了解对方,都只持自己的意见,站在自己的立场。只一味的劝说,终于,他们都不得解脱。
佛渡不尽众生。因为人心中有恶。
魔恶不尽众生。因为人心中有善。
魔万念俱灰,游走尘世。
万年了,佛重悟道升天。
万年了,魔重回复地狱。
佛说,我看破了红尘,却无能为力。人有了魔的恶习,做不到我的苦修。
魔说,我看透了人心,却一筹莫展。人有了佛的善心,做不到我的绝情。
人是佛与魔的矛盾体,融合了佛和魔的思想。
所以,当人选择的时候,总会听见有两个小小的声音说——
听我的,要善。
听我的,要恶。
但,选择的,总是人自己。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有关佛经中的经典语录1)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2)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已显现。
3)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4)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5)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6)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7)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8) 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
9) 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10)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有关佛经中的经典1) 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2) 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3)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 盘。
4) 心无去来,即入涅 盘 。是知涅 盘 即是空心。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5)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6)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7)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8)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9)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0)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11) 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12)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3)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4)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5)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6)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17) 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18)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19)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0)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有关佛经中的经典感悟语录1) 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2)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3) 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4) 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5)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6)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7)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8)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9)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10)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11)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12)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13)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14)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5)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16)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17) 无心者,无一切心。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寒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18) 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已。
19) 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20)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21)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22) 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23)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
24)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25) 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26)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27)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28) 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29) 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30)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