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帝

一个人做善事的经典语录

时间: 2023-03-14阅读:

佛学经典

1、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经验传承下来。

2、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3、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链,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4、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5、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6、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7、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8、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9、不择细流终成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10、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11、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12、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13、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4、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5、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16、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17、以智慧灯来点亮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18、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19、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0、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吃得亏,吃得重。

21、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22、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23、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24、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25、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26、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27、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8、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30、做人要和滚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31、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32、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33、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34、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5、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6、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7、『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38、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39、生产好似摇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40、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41、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42、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43、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44、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45、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46、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47、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48、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49、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50、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

5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52、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53、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读。

54、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55、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56、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57、若要身体好,饮食要吃少;若要人缘好,诚恳莫骄傲;若要家庭好,关怀最重要;若要事业好,勤劳来创造。

58、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59、培才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60、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61、研究要靠

62、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63、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64、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65、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66、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67、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68、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69、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70、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71、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72、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73、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74、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75、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76、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77、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78、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自我提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79、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津。

80、做人要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做;处事要从澹处着眼、疑处用心、无处下手、拙处力行。

81、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82、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83、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84、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85、不妄求是知足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86、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87、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88、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89、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90、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91、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37、【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38、【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9、【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偽,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40、【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42、【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3、【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45、【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6、【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48、【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1、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丘明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5、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6、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7、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

8、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9、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0、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杨子

11、避免做坏事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做好事,因为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企图不做任何事。——卡莱尔

12、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罗素

13、越是善良的人,越觉察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1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1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16、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17、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18、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19、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20、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21、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