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帝

解读老子经典语录

时间: 2023-03-15阅读:

1 这是个现实社会感情不能当饭吃,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电影,那只是个供许多陌生人喧嚣情感的场所。

2 不要相信星座命理,那是哄小朋友的,命运自己手中。难道你想等出栋房子或是车子?

3 困难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4 与其用泪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

5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人。

6 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7 要想捉大,不能怕水深。要想摘玫瑰,就得不怕刺。

8 如果一个人不愿做小事,那么大事也很难做成,老子告诫人们“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想成功,比别人优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点滴的.

9 最可怕敌人,就是没有坚强信念

10 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11 我们本身就很渺小,如果梦想不够坚定付出也不够多,就算扎进这人,也不会开出一朵浪花来。

12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实现

13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14 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15 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

16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17 因为有了失败经历,我们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时机;因为有了痛苦的经历,我们才更懂得珍惜;因为有了失去的经历,我们才不会轻易放弃……

18 痛苦着并成熟着,快乐着并丰满着,人生原本就是由酸酸甜甜组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赠与我们的一切,用坚强造就你独一无二的人生,面对逆境,潇洒走一回,一切都无所谓,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

19 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

20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21 要成功,就要时时怀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乐观态度,笑对自己的挫折和苦难,去做,去努力,去争取成功!

22 前进的步伐就要像心脏跳动一样 没有什么能停下我的脚步。

23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4 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

25 选择自己所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26 人得一生就要飞扬跋扈,要么拯救世界,要么毁灭世界。

27 要成功,就要长期等待而不焦躁,态度从容保持敏锐,不怕挫折且充满希望

28 喜欢就该珍惜,珍惜就别放弃。

29 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

30 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

31 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

32 苦难是最好养料 我不需要卑微的怜悯。

33 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34 人生只是一场美丽的梦,我们,既要学会珍惜生命,又要学会欣赏生命。欣赏生命,需要一份平和一份淡雅一份轻松;欣赏生命,需要一种坦荡一种从容一种穿越;欣赏生命,是对生命的一种解读一种尊重一种睿智。一株小草就是一个生命,一朵小花就是一道风景,一缕阳光就是一份温暖

35 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36 人生就像一场长途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事,会遇到美丽的风景,会遇到很多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东西,譬如鲜花美酒和掌声,譬如沮丧抑郁和绝望贪心的人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从不会想到,东西太多自己是否能拿得动。豁达的人总是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简单快乐才是好滋味

37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

38 给自己定目标,一年,两年,五年,也许你出生不如别人好,通过努力,往往可以改变70%的命运。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39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性格

40 不喜欢的人少接触,但别在背后说坏话,说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谨记,祸从口出。

41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42 如果一个人不愿做小事,那么大事也很难做成,老子告诫人们“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想成功,比别人更优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点滴的积累。

43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难以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44 对自己的梦想发死誓,要么完成他,要么***!

45 怕走崎岖路,莫想登高峰。

46 生活在红尘中的人,都会遇到那枚高高地挂在树梢的果子,聪明智者会绕树三圈,够得着就摘下来,够不着就想想办法,实在够不着就选择离去。那些贪婪笨蛋会在树下左三圈右三圈,够又够不着,走又不舍得走,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最终倒在树下伤心欲绝。

47 敢于奋斗的人,心中不怕困难。

48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49 少游戏,这不是韩国,你打不出房子车子还有女人

50 偶尔翻翻时尚类的杂志,提高一下自己的品位。

导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

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环境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3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32、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45、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4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5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如“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通过《黄帝内经》,能够洞察生命规律,学会了解自然,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让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延长寿命。

《黄帝内经》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

《黄帝内经》一书还蕴藏了很多哲理。譬如,《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黄帝曰:余闻先师,有行必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

可见,黄帝的形象,是个念念不忘民众疾苦、以天下病痛为己病痛的形象,其忧民意识,令人感怀。连岐伯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他:“远乎哉问也。”恳切求教疗法,处处可见。问的之多之细、不厌其烦,令人深感其对生命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

内经经典语句

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2.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4.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5.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6.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7.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8.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9.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10.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拓展阅读:内经呼吸法

怎么通过呼吸来养气?黄帝曾经问过岐伯,按照天的运行,一个昼夜运行于二十八宿(二十八个星宿),要“五十营”,就是50个周期。营就是周,一营就是一周。那在人体内气血是要运行多少周呢?

岐伯的回答是这样的:营气和卫气在人体中的运行,一个昼夜也是运行“五十营”,就是50个周期。一个昼夜是十二个时辰,也就是24小时。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呼吸一个昼夜算下来是270次呼吸。一呼一吸在《黄帝内经》中叫“息”,这个息就是呼吸。270次呼吸,刚好人营气卫气在人体运行50次。我们进行一下运算,《黄帝内经》中描述一次呼吸应该是6.4秒。(营卫之气,昼夜24小时运行50周。048小时=288分钟=1 728秒运行一周,270次呼吸(270息)运行一周,换算成一次呼吸(一息)为6.4秒。)

大家自己可以算一下,我们现在每一次呼吸是多少秒?我们自己静下心来,对着手表,测一测自己的呼吸,呼一次吸一次为一个周期,计算一分钟有多少次,一个周期又是多少秒?结果发现,一般情况下是3.3秒,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呼吸,比古人的呼吸要快了将近一倍,古代是6.4秒一次呼吸。这什么意思呢?

岐伯告诉黄帝的,就是我们应该要慢呼吸。在人体身上,要使得它运转符合营气和卫气的流动,要慢呼吸,一定把呼吸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们脉搏渐渐也会放慢,人的生命进程也就放慢,生命进程越慢寿命就越长。乌龟的呼吸是最慢的,它的动作也很慢,因此乌龟的寿命很长。放慢节奏,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人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在的社会都是快节奏,太快了。

我经常跟大家说一句话,我说为什么要着急?有什么可着急的。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但有两样东西是人人都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始点和终点。人生只有一种结果,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那就是死亡。我们要着什么急呢?着急去干吗?所以我们要把人生放慢,把呼吸放慢,要把人生的过程放慢,要学会欣赏、享受人生这个美丽的过程。

把呼吸放慢是一种有效的养气方法,我们要争取能把它放慢到6.4秒,争取形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来做?这里介绍一种顺呼吸的方法。

呼吸分顺呼吸和逆呼吸,腹部随着呼吸自然地隆起和收缩就是一种顺呼吸。我们来体会一下,呼气的时候腹部是隆起还是收缩?是升还是降?吸气再体会一下,腹部是隆起还是收缩?

大家体会到了吗?对了,吸气的时候腹部是隆起的,呼气的时候腹部是收缩的,这就叫顺呼吸。

《老子》曾说过天地就像一个风箱。我们人也是一个风箱,我们可以在腹部体会出来,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拉风箱,腹部隆起、收缩就像是在拉风箱。

慢呼吸的四个要求

慢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这四个要求,一开始的时候是有意识这么去练,久而久之,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还要注意:“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到一定的时候你会体会到,用鼻子呼吸时左右两个鼻孔所呼吸的力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吸进去的气是不同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发现左右两个鼻孔之间的气在那里循环。这是练呼吸的一种方法。

陶弘景提出“六字诀”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提出“六字诀”。陶弘景不仅是著名的道家修炼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收集和整理了南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汇集成《养性延命录》。其中就记载了六字诀的呼气方法。吸气只有一种,呼气却有六种。

就是在呼气的时候发出六种不同的声音:吹、呼、唏、呵、嘘、呬。六种不同的声音可以用来治病,吹可以去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去烦,呵可以下气,嘘可以散寒,可以解极。

药王孙思邈曾奉六字诀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6遍,然后调息一次。

嘘字护肝。读(xū),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治食欲不振、两目干涩等症。

呵字补心。读(hē),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治失眠、健忘、盗汗等症。

呼字养脾。读(hū),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呬字益肺。读(si)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不妨多练练。

吹字强肾。读(chuī),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嘻字理三焦。读(xī)。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