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易经,知道它的人不少,看得懂的人不多。
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周易》这本古代典籍,广义则是《周易》及其衍生的许多易经术数,包括研究易经的专门学问――易学。《周易》一书不厚,区区数万字,但如果没有古文的功底,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六十四个卦。于是,这本流传了数千年的“群经之首”,如今已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在绝大部分国人面前逐渐成为“神秘的国宝”。
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地位的日趋上升,易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百姓日用不知易
在《周易・系辞》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翻译成现代语就是,一阴一阳对立转化、运动不息就是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老百姓每天在生活中都是在应用阴阳之道,却不认识它,所以能够像君子贤人认识易道的人很少。事实证明,即使现代社会的当下,这个规律依然存在,老百姓依然日用不知易。
其实,易经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寺庙附近,一张地摊广告,摊主们会信誓旦旦地为你算命卜卦;不时有人还会主动搭讪为你看相。许多城市出现了专业易经商铺,算命看风水,测字看面相,取名、改名字等,不一而足。易经市场开始火了起来,人们已经不足为奇了。还有易经与人生、易经与运程、易经与养身、易经与企业管理的讲座,听众甚多,甚至高等学府也开设了易经的课程,且极受欢迎。
其实,这些仅仅是易经表象,易经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只不过“百姓日用不知易”而已。
《周易》本质是理、数、象、占,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核心。本质核心都是“道”,讲的都是宇宙包括人类社会的规律。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乃至个人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易经的这个“道”。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德正是直接出典于易经语录,如人们励志的“自强不息”就出典自《周易》的乾卦,后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修身的“厚德载物”则出自于《周易》坤卦;劝人为善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周易・文言》中的原句。诸如天人合一、辩证、和谐等许多智慧和理念,无不出自于六十四卦。
许多成语、口语也是来源于《周易》一书,比如九五之尊、群龙无首、反目成仇、谦谦君子、立竿见影、正大光明、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文过饰非、乐天知命、洗心革面、不速之客、继往开来、乐极生悲、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等,可见易经对于人们日常用语影响之大。
易经的趋吉避凶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事情讲究吉利已成人们的潜意识。比如办大事要选择好日子好时辰;居住选择好地方,要求宽敞明亮和通风;新年大门上贴上个“福”字;给新生儿取个好名字;按照阴阳进行养生……一切真如《四库全书》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食品与生活
我们人生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浸润着易经的基因,大其无外,小其无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认知的误区
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和认知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
易经就是算命看风水
《周易》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六十四卦,讲的是卦象卦理;二是易传,一共10篇文章,讲的是哲学哲理。命理、风水、占卦、预测等都是以易经作为理论基础而衍生的中华独有技术,与中医一样,也是源于易经而又独立发展的一种方术。易经是源是根,易术属枝属果,两者有联系但相互不能取代。我国的传统术数是易经的衍生物,但不能代表易经,而历史上、包括当下不少的“江湖”不能代表传统术数,更不能代表易经文化。
误区二
易经就是儒释道
众所周知,儒释道是中华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流派,不仅名称、创始人、代表作品以及发展历史不同,而且基本教义、核心理念和历史地位也不同。而易经是我国三教的源头,如今三教都包含了许多易经的思想。儒道两家起源于《易经》,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的学派,儒家思想直接由来就是易经,且孔子就是易传的作者,为易经三圣之一,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教以老子为源头形成道家思想,易经太极阴阳也是道家思想的理论来源,太极图成为道教的教徽,并崇《周易》为“三玄”之一,《太平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为家”的道教经典,就连道教的符�和内外丹术皆与易经密切相关。而佛教选择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借助易学丰富自己的理论,唐代佛学者李通玄用《易经》来解释《华严经》,著《新华严经论》,这可以说是佛学中国化的开始,故被称为“方山易”。佛教《金刚经》三十二品与《周易》六十四卦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又如禅宗经常利用易学来阐述禅理。一代名僧一行既是纯正的佛教僧人,也是纯正的易学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历代文人贤士高僧大德,无论是谈儒释玄还是论道说禅,很少越过易象和易理的。
误区三
易经是封建迷信
易经历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数千年来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影响巨大,易经中的太极、阴阳、辩证法则、变化学说,甚至包括科技,讲的都是道,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此伟大的'著作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岂不荒唐可笑。
易经包括衍生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及其他易术文化,如今影响已经波及全世界,日渐得到现代科技的验证,同样具有科学的内涵。诚然,我国许多传统术数,包括易经本身,还有许多方面目前仍然不能够被现代科技所解释和破译。宇宙间未知世界永远大于已知世界。当代欧洲心理学权威、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易经是不能以现代科技衡量的,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打着易经旗号的“江湖”迷信不能与易经划上等号。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易经也与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要变“不知”为主动,学点易经,于国于己皆有裨益。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
国学经典语录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
9、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孔子《论语》
1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16、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1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0、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2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5、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26、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辞》
31、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3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33、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3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3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3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39、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
4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4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4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4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4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5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5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扩展:
国学简介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然后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然后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然后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然后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然后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然后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然后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易经》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易经》
5、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易经》
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易经》
7、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易经》
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易经》
9、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易经》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1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易经》
1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1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
14、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经》
1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经》
16、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易经》
1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易经》
18、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
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
2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易经》
2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易经》
22、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易经》
23、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
2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人生感悟,其臭如兰。 《易经》
2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易》
2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易经》
27、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易经》
28、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易经》
2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