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言必信,行必果。
3)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1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12)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13)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14)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15)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6) 临患不忘国,忠也。
17)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8)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19)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2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1)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2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3)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2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6)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7)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28)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29) 位卑未敢忘忧国。
30)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
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3)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7)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8)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9)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1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文言文唯美短句!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唯美短句1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4、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邈邈兮余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0、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11、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12、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3、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1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7、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8、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0、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1、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23、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8、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29、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0、逐渐犯上相思病,开始不吃不喝变瘦 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言文唯美短句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姐妹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6、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1、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魏征列传
2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3、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力成文学
2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3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怎么翻译文言文句子】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
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补”,就是增补。
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③“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
5.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中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推辞”。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6.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中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7、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8.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35句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学习之道,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君子忧道不忧贫。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成大事,不受点折磨怎么能行。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怀国家,则一切以苍生为念。
35句励志经典,句句振奋,写作文用得上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
30、百学须先立志。
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
35句励志经典,句句振奋,写作文用得上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做人,心胸要宽广。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