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太阳很毒,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乙】香蔷薇,青蒿,茉莉,石竹,玫瑰都早已把芳香作为晚间祭品奉献出来了;这股新的香味既不是灌木香又不是花香,而是——我很熟悉——罗切斯特先生的雪茄的香味。我回过头来听听。我看见果实正在成熟的树木。我听见夜莺在半英里以外的树林子里歌唱。看不见什么走动的人影,也听不见任何走近的脚步;可是那香味却越来越浓;我得赶紧逃走。我从通灌木丛的小门走去,却看见罗切斯特先生正在走进来。我往旁边一闪,躲到常青藤的隐蔽处,他不会待久,他会很快就回去,只要我坐着不动,他绝不会看见我。
小题1:甲文记叙的是祥子出来拉车的情景,选自______________,乙文选自《简.爱》,作者是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甲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但作用却不同,请说说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不同在何处。(2分)
小题3:下面每个句子都体现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2分)
①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性格特点:
②我从通灌木丛的小门走去,却看见罗切斯特先生正在走进来。我往旁边一闪,躲到常青藤的隐蔽处,他不会待久,他会很快就回去,只要我坐着不动,他绝不会看见我。
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2分)
小题2:甲文写太阳毒,其目的是突出祥子拉车环境的恶劣,拉车的痛苦与艰辛(1分)。乙文写植物、动物,突出宁静美好的环境,也烘托出美好的爱情故事(1分)。
小题3:①执着忍耐(或:勤劳坚忍)(1分) ②胆怯羞涩(1分)(只要意近即可,不是四字短语则不得分,共2分)
小题1:试题分析:两个空都是对名著表面的常识的考查,一个考作品名,一个考查作者,难度都不大,但要注意不要写错字,如“蒂、朗”等。
小题2:试题分析:因为所写的故事情节不同,所以景物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甲文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节,因此景物描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乙文在写唯美的爱情故事,是花园中表白心声的一段,因此所写植物、动物等景物,都渲染了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幸福之感 。
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句写祥子在烈日下的表现和动作,如此热的天气,他还要出来拉车,可见他是一个执着坚忍的人。第二句中的“往旁边一闪”“躲”等动作,表现了简爱想见罗切斯特先生,又害怕见到罗切斯特先生的害羞心理。根据题干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即可。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A、地名他很熟悉。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
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B、祥子拿着两包火柴,进了人和厂。天还没黑,刘家父女正在吃晚饭。看见他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哼!”祥子没说出什么来。
刘四爷的大圆眼在祥子身上绕了绕,什么也没说。祥子戴着新草帽,坐在他们对面。
“你要是还没吃了的话,一块儿吧!”虎妞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
祥子没动,心中忽然感觉到一点说不出来的亲热。一向他拿人和厂当作家:拉包月,主人常换;拉散座,座儿一会儿一改;只有这里老让他住,老有人跟他说些闲话儿。现在刚逃出命来,又回到熟人这里来,还让他吃饭,他几乎要怀疑他们是否要欺弄他,可是也几乎落下泪来。
“刚吃了两碗老豆腐!”他表示出一点礼让。
14、下列对上面两个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上面两个片段,节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B、“坐上吧,瞧着给!”祥子知道自已不会讲价,总是大方地让顾客随便给。
C、“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表现出虎妞对祥子的记挂。
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骆驼祥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5、祥子的“礼让”主要是针对刘四爷的。祥子为什么说“刚吃了两碗老豆腐”,而不是“简洁”地说“刚吃了”?请简要分析。(4分)
因为简洁地说“刚吃了”表示已经吃过饭了,吃的什么情况不从知晓或想象;但说“刚吃了两碗老豆腐”就完全不一样了,既说清了自己吃了,又让别人清楚自己吃的什么,吃的怎样样?然后有余地予以接话。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3《骆驼祥子》节选
(1)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2)虽然已到妙峰山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祥子的' 身上没有任何累赘,除了一件灰色单军服上身,和一条蓝布军裤,都被汗沤得奇臭——自从 还没到他身上的时候已经如此。由这身破军衣,他想起自己原来穿着的白布小褂与那套阴丹 士林蓝的夹裤褂;那是多么干净体面!是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阴丹士林蓝更体面的东西, 可是祥子知道自己混到那么干净利落已经是怎样的不容易。闻着现在身上的臭汗味,他把以 前的挣扎与成功看得分外光荣,比原来的光荣放大了十倍。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 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 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就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 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 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3)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 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 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小题1:小说写祥子买车的过程有三起三落,节选部分写的是祥子第几次丢车?造成这次悲剧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2:第(2)段与第(3)段的心理描写写得好,试找出一两句做点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次,战祸
小题1:例如:“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辱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写出了祥子失车后的委屈、心酸、愤恨的心情。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段中的语句做点评即可。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4《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来自农村,到旧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最普通的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有过三次买车的经历: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抠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他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的命运经历了这样的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⑴ 请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
⑵ 祥子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多舛(chuǎn,不幸,不顺)而变化: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与命运抗争的人力车夫变成了一个 ▲ 的人。
参考答案
⑴(2分)示例: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为了安葬虎妞被迫卖掉了车。
评分说明:能抓住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即可。
⑵(2分)麻木颓废、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评分说明:能回答两点,意近即可。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52.(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②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③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④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代表作:《》
(2)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以下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中的“字号”是指为人的名气、响当当的名号。
B.从选文第一段可以看出刘四爷是个看重江湖义气、肯热心帮人忙的开明老板。
C.从选文最后部分对虎妞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对祥子暗含着不同一般的情愫。
D.选文具有老舍小说的鲜明风格之一:善用北京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5)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答案:
(1)骆驼祥子。
(2)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诙谐等合理即可。
(3)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
(4)B
(5)有梦想,并肯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摘要】
《骆驼祥子》中人物众多,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文章着重从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来分析该人物形象,讲述天性善良祥子如何一步步沦为社会的奴隶,其单纯实际的梦想又是如何被这个社会所击垮,祥子又如何变得堕落不堪、无药可救。
【关键词】
祥子;阿Q;善良;堕落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生活在北平、靠拉车为生的众多洋车夫中的一员,他同时也是由农村到城市的“农民工”中的一份子,像众多最底层人民一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过上舒服的生活,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一天一天的奋斗在拉车的行列,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是祥子一直以来的愿望,他就像一个农民盼着拥有自己的田地一样,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拉上属于自己的洋车。
祥子经过三年“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终于买了第一辆车,他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凭着勤劳的双手换取安稳舒心的生活,因此从未丧失自己身上勤劳、善良、正直、自尊、有责任感这些优良的品质。祥子在曹宅拉车出了事,他就自觉的向曹先生辞职,作为一个洋车夫竟然把自己的客人摔了,祥子绝对不会原谅自己,于是他用辞职和工资来作补偿,以换取自己内心的平静;虽然祥子来自社会最底层,穷困不堪,但本性善良的祥子却愿意向不幸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当祥子看到老马祖孙饥寒交迫的样子时,他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血汗钱给爷俩买了十个羊肉包子来充饥;祥子与虎妞不幸的婚姻以及在祥子对小福子真诚热烈的感情中,我们都能感觉到单纯的祥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重视,对社会压迫剥削的憎恨。
他“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过了”,在祥子看来,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是这天底下最光荣、最值得骄傲的事,用自己的力气换来的生活过着才安心,才踏实。祥子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未变得像其他车夫一样堕落,这正是作者所倡导的个人主义的作用,正是祥子骨子里的个人主义使祥子不同流合污,也是这个人主义使祥子走入迷途。
读过《骆驼祥子》后,祥子买车过程的“三起三落”让我们不禁为之感叹。祥子身处那个动乱的年代,但他硬是凭借自己不怕吃苦的精神买上了第一辆车,他是那样的欣喜若狂,同时也倍加珍惜,这车是他活下去的动力,正当祥子沉浸在这喜悦幸福中时,当地的匪兵击碎了他的梦,他的车子被匪兵抢走了,而此时祥子买车还不到半年;之后祥子开始过上了逃亡的生活,在逃跑途中捡到了三匹骆驼,因急需钱他赶紧出手买了它们,换得了三十元钱,他准备继续攒钱买第二辆车,然而祸不单行,这仅有的几十元钱不久又被狡猾的孙侦探敲诈了,祥子觉得自己像掉进深渊一般无望,他感觉生活逼迫的他快要喘不过气了,此时的祥子已经身心疲惫了,但他仍未丢弃自己身上的那些珍贵的品性;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对祥子情有独钟,为了能和祥子结婚,他诱骗祥子并假装怀孕,无奈祥子最终还是掉进了虎妞一手设下的陷阱,与虎妞结婚后祥子受尽百般苦楚,可是为了他心中买车的愿望能够实现,祥子一直忍气吞声,不久他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上了属于自己的第三辆车,他每天浑浑噩噩的过着,但因为有车,所以祥子对一切采取逃避的态度,虽然这时的他与之前刚到城市来时相比显得没有那么积极上进了,但他始终没有消沉下去,只因有车,有车生活就有着落、有希望。
但结婚不久虎妞因为难产死去,贫困的祥子无奈只能卖掉车子为虎妞料理后事。“老舍对人与家之间关系独到的理解与特有的深情也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去揭示造成他笔下人物悲剧的'深层意蕴。”小福子的死使祥子最后的一线希望被生活无情的打破,于是他变的无恶不作且懒惰、贪婪、麻木,吃喝嫖赌、打架使坏,还为了区区六十块钱出卖了革命同志阮明,使其被处死,祥子彻底变成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既脱离了农村,又没在城市扎根,可以说祥子是由“人”一步步变成了“牲口”,既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此时他的个人主义其实已不复存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使一个活在地狱里都可以当一个好鬼的人,在现实社会中却做不成一个好人”。
读到这里,我对祥子不只有同情、可怜,同时也为祥子鸣不平,我从祥子身上体会到人在走投无路时那种绝望、无助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痛楚、压抑,祥子只不过是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能凭自己的双手过上自己所憧憬的生活,这种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下偏偏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他不是也想能够拥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张床,一顿饭,一个可以共同生活的妻子,但这最简单的梦想却始终被人们讥笑。试想一下我们失去这些之后会怎样,大概很多人都没有祥子的坚强和他一贯的自强吧。
其实即使祥子落得这般田地,也还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只因当时他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一心想买车,除了拉车便不再理会其他事情,认为只有靠拉车才能活下去,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在当时那个社会下,祥子只靠自己其实很难成功,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会成功,祥子要融入群体也不一定非要选择与他们一起堕落,祥子可以像阮明一样去参加革命、宣传革命,尝试着去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革命群体中的一员,这样他就不会变成“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是会开辟出人生的一条新路,并且这条路是光明的、有前途的。只因祥子并未看清道路,而只是局限于自己的那片狭小的天地才会落得如此不堪。
老舍笔下的祥子形象,因他的特殊性与独特性而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祥子不只代表他自己,他的遭遇是千千万万个底层人民的缩影,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骆驼祥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
参考文献
[1]舒雨.老舍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2]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泮庆荣.从《骆驼祥子》探析老舍小说的思想内涵[J].当代小说(下),2011(03).
骆驼祥子第九章读后感 篇1虎妞把祥子寄存在刘四爷那儿的钱拿来还他,并跟他说她怀孕了,要求他娶她。她还为祥子设计了一条讨好刘四爷骗取刘四爷同意他们婚事的计策。祥子心乱如麻,借酒浇愁。
体现了祥子的懦弱,手足无措。以及虎妞的阴险。
骆驼祥子第九章读后感 篇2祥子还是辛辛苦苦地工作着,他的执着让很多人感动,只不过,不再拉车了,倒干起伺候主子的活了,他到了杨家,可杨家的人对他十分差劲,把祥子当狗使唤,唉,祥子为了有一辆崭新的车是什么也干啊!拉人,接人,倒水,买菜,看孩子,祥子活生生地成了一位“家庭保姆”了。
后来,祥子受了“高妈”的鼓动下,不干了,反水了,陈胜吴广大起义了。反而问杨太太要了工钱,祥子受不了这种不把人当人的工作,于是,他走了,回“人和”去了。
我读的这几章是虎妞对祥子表达爱意的章回。虎妞喜欢祥子的勤劳、吃苦、爱干活的精神。可祥子他是个愣头青、一根筋,他脑子里想的只有买车,挣钱。至于娶媳妇,他娶去一个乡下的、能吃苦的、干活的女人。
骆驼祥子第九章读后感 篇3后来,祥子到了曹府,曹家和杨家是截然相反的两家,曹家的人,无论是主子、仆人,都慈眉善目的,对祥子也非常好。
我觉得,干一份活,拿一份钱,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我们是主子,我们不能像“老杨”那样不近人情,他们不把人当人看,只把有人当皇上,这是典型的“势利眼”,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已经渐渐“势利眼”化了,但他们还没有注意到,我们一定不要做一个像“老杨”这样的人。
另外,我发现这本书里有个不好的现象,他们说话总喜欢骂人,不知道老舍为什么要这么写,可能是写作需要,也可能是当时就是这种现象,人们素质都很低吧?
举例:“你这小子不知好歹!”“地道窝窝头脑袋!”“不喝就滚出去……你个傻骆驼!”唉,真不理解为什么书上要让我们读这本书,骂人的话太多了!
骆驼祥子第九章读后感 篇4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
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