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园趣事
在我们景色怡人的校园里,我们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的成长。有时也会爆发出一件件有趣的事情……
在我们班就有特别有趣的事情,下面我就来讲讲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些些有趣的事情吧。
那是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可能是我们的老师的心情特别好吧,讲的课特别动听。记得老师以前说过:如果老师今天的心情特别好的话,讲的课会特别的动听;然而如果老师今天的心情特别不好的话讲的课也会没有一点色彩,不生动。所以,由此看出,老师今天的心情特别好。
我们的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讲的是《中华少年》这篇课文,这里面都是对话,有人物:甲、乙、丙、丁。老师说:“我们下面来分角色读这篇课文。”老师开始分配了。老师让第一大组读甲、第二大组读乙、第三大组读丙,把丁留给自己。下面开始读了。前面接的都非常好,可到了老师读的丁了。老师见大家都不读,于是就说:“咋不读了,快点呗。”这一下可把我们弄民了,每个同学都疑惑着,老师看着同学们的疑惑的表情,赶紧补充到:“对不起,说错了。”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在那个时候,全班同学都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老师也笑了。
这节课真有趣呀。在这节课中,老师让同学得到了快乐,我真希望以后老师天天上这样的课,那是多么的好啊。
篇二:校园趣事
校园,是我们汲取知识的圣地,不过,有时校园也是我们嬉戏的乐园。
一天下午,天气风和日丽,连空中的大雁也发现声声呜叫,仿佛对着上帝说:“感谢上帝,让我拥有这样美好的一天。”站在校园的操场上,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读书声,就连头号闹包杨迪也在认真颂读。老师正在为我们上课,我们认真颂读。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教研主任出现在门口。老师出去后和主任谈了几句,就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她要去开会,并布置了一些作业,就离开了教室。一分钟后,教室里重现“敦克尔特大撤退”时的盛况:班委们走上讲台,说:“好好的做作业!”我们便在下面做作业,不过,带头闹的还是班委:借着和万秋吟的关系,张方叶走上讲台,开始和万秋吟聊天儿。虽然“罪行”并不严重,却被那几个喜欢挑事的男生用扩音器放大。不过一会儿,班长闹得沸沸扬扬,这时的班长,和路易十六听到巴士底狱底狱沦陷时一样,暴跳如雷,喊出了那句路易十六喊出的那句话:“这简直就是造反!”调皮的我咸出了当时路易十六身边一位贵族说的是那句话:“陛下,这不是造反,而是一次革命。”听到这句话后,班长更是气急败坏,但说不出话来了。最后,老师回来了,“敦克尔特大撤退”结束。教室又恢复了平静。
校园,是我们的知识天地;校园,是我们的嬉戏乐园;校园,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位指路人!
篇三:校园趣事
在校园里,有活泼、可爱的同学,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还能有什么呢?那就是趣事!
等待了“一百年”的上课铃终于从我耳边游过,这可不是数学、语文、美术等上课铃,而是班队课的铃声。
校园里有很多趣事,装点着我们的“家”。
篇四:校园趣事
我的老师姓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陈老师是圈发,头上还不时戴个墨镜,矮矮的像个大蘑菇一样。陈老师上课时很幽默,有时脾气还很大。
有一次,在课上,陈老师让我们玩画鼻子游戏。陈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三毛,非常好笑,因为他的头上的三根毛,左、右的毛往两边弯,中间的直直的。
第一个上场的是王观琪。他上去后,陈老师用红领巾包在他的眼睛上,然后转三圈。王观琪转得晃来晃去。他一手拿住粉笔,一下子就把三毛的鼻子画到了脸蛋上,笑得我们和陈老师合不拢嘴。
第二个上场的是曾仪。她一上去,陈老师也把她的眼睛包上,然后转三圈。曾仪晕晕的把鼻子画到了我们班的清洁表旁边,简直笑死我们了。
第三个上场的是李培灵。也也被包住眼睛,转三圈后,她拿着粉笔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差点走出教室了,笑得我们肚皮都痒了,她才知道走错了,然后把鼻子画在了下巴上,简直太好笑了。
最后上场是陈老师。她就要把三毛的鼻子画到十万八千里外了,幸好我们叫住了陈老师,然后她把鼻子画到了头顶上。我们没出声,陈老师以为对了,就画上去了。她拿下红领巾一看,吐了吐舌头。那样子快把我们笑死了。
笑声在校园或教室里飘荡。让我们的笑声传遍校园。
篇五:校园趣事
最近体育课上我迷上了踢足球,你看操场上那四个英姿飒爽的身影就是闫智钊、楚烨轩、卢海涛和我。
我们两人一组,我和楚一起,我踢后锋。卢先发了一个飞球,只见楚身轻如燕,纵身一跳,向球的方向扑过去。“啊!”真可惜,球从他的身边擦了过去,失望之余,我又高兴起来,因为球已落在了我的脚边,可以大显身手了,我双眼死死的盯着球,用尽全身力气,使出我最拿手的踢法,飞起一脚,把球向对方球门踢去。“好球,进了!”我和楚欢呼着。看着那两位垂头丧气的,眼中还带着一丝恼火,我兴奋极了!
轮到闫发球了,只见他把球放在地上,退后两米、助跑、踢!只听“砰”的一声,球像离弦的箭,飞了过来,楚也很勇敢,争着向前去抢球踢,我们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盯着球,使出浑身地劲去拼去抢。这时足球在我的脚下,我带着足球向前冲。卢乘我不注意时,从我身子后面跑上来想把足球抢过去,弄得我措手不及。我立刻带球往旁边一移,他扑了一个空,还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们担心他摔伤赶忙跑过去,谁知他眼珠滴溜溜的一转,把我们三个都推翻了,我们开心的躺在柔软的草坪上,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大汗淋漓的我们,今天真高兴啊!
这就是发生在我们校园的趣事,虽然我们的队伍不太专业、球技不太高超,但是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1作为新入编的教师,只凭教育热情是不行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为此我买了几本书,《给教师的建议》《一线带班》《低年级这样教》等,首先我先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分享一下自己感触深的句子。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2我们常说“真理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在时间的悠悠长河中,表面的事物会慢慢消散,错误的事物也会被逐渐推翻,只有坚定的真理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打磨,慢慢沉淀下来。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版)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经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好书,作为一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为基础,为中小学教师们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中。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教师朋友,他的教育实践鼓舞了千百万的教师朋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本解决疑难困惑的工具书和教育研究的灵感阅读能帮助教师成长
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希望新教师的个人藏书中有三类书,分别是学科专业方面的、人物传记类的和心理学方面的书。专业书籍能丰富学科知识,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杰出人物的传记能在精神和道德上做出正确的指引,心理学的书籍能帮助了解自己和学生的内心。教育是一门触及心灵的艺术,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帮助你掌握这门艺术的工具。坚持阅读这些书,能让一个新教师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长起来。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书籍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教师们能通过对各类书籍的阅读、思考和研究,找到适合的教育理念,学到深刻的学科知识,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二、学生需要阅读
(一)阅读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阅读好的书籍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好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效地阅读竟有能让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的功效。“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二)阅读能帮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高效的课需要保证学生们在课上有高涨的学习兴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很大考验。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来达成。课前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使学生在课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问题疑惑,在授课时,学生就能从老师的讲授中找到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连接点,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真相,实现有效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阅读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学生们常常会在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的过程中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累。现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倡导给学生“减负”,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是从减少作业量来达到这个目的。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多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中放松自己。他还认为“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总之,没有阅读的精神生活是空虚的、狭窄的。让我们一起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3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中国的十五期间可以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我们呢?看看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浮躁之风盛行,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生知识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经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好书,作为一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为基础,为中小学教师们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中。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教师朋友,他的教育实践鼓舞了千百万的教师朋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本解决疑难困惑的工具书和教育研究的灵感阅读能帮助教师成长
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希望新教师的个人藏书中有三类书,分别是学科专业方面的、人物传记类的和心理学方面的书。专业书籍能丰富学科知识,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杰出人物的传记能在精神和道德上做出正确的指引,心理学的书籍能帮助了解自己和学生的内心。教育是一门触及心灵的艺术,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帮助你掌握这门艺术的工具。坚持阅读这些书,能让一个新教师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长起来。
(二)阅读能提升教师素养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书籍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教师们能通过对各类书籍的阅读、思考和研究,找到适合的教育理念,学到深刻的学科知识,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二、学生需要阅读
(一)阅读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阅读好的书籍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好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效地阅读竟有能让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的功效。“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二)阅读能帮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高效的课需要保证学生们在课上有高涨的学习兴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很大考验。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来达成。课前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使学生在课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问题疑惑,在授课时,学生就能从老师的讲授中找到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连接点,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真相,实现有效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阅读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学生们常常会在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的过程中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累。现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倡导给学生“减负”,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是从减少作业量来达到这个目的。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多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中放松自己。他还认为“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总之,没有阅读的精神生活是空虚的、狭窄的。让我们一起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3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中国的十五期间可以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我们呢?看看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浮躁之风盛行,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生知识放好。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我想,今后,读书将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而我却还没有细细地去品味,着实无地自容。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8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的感受颇多。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中肯的劝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建议教师主要从教师的个人思想动态、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去做等等。“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认为只有教师永不间断的学习,他才能具有不断的源泉。因此说教师的学习、读书,对他所从事的特殊职业说有多么重要。一位优秀的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所讲述的东西就越是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书本上的知识时间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
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以此一影响学生的意识。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可悲的。大家知道,任何一种动植物,要生存下去,都必须靠自身机体内不断吸取外界的营养而生存。同样,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名教师,他要想永不落伍,时刻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做一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教师,只有不间断的学习。
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用力去做就能够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的定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什雷中学,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是学生们的天堂”,把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真实悟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作为老师,无论学生成绩怎样,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课,我们需要给他以关心,给他以鼓励,增强他的勇气。我们要做得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不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干着不同的事,就是因为这种千差万别才构成了美妙的世界。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现、利用、发展这一多样性,而不是用简单、划一、僵化的标准,将丰富多样的原料轧制、打磨成一模一样的成品。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不是人为造成很多“废品”,就是产生一大堆无用的下脚料唯有平易近人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你——“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其师亲”,才会有“其道信”,学生才能学好,才会愿意学,乐于学,才会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超凡脱俗”的爱。帕夫什雷中学的教师们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们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在这上面也倾注了大量的爱心,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关注和尊重,对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这就是他们的爱心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对学生的一个启示,点拨以及一个鼓励,都可能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老师的一声呼唤完全可以唤醒一个尘封的心灵。
爱是一种了解,关怀,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更坚信了这一点。用爱心去培育学生,这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当然,我所说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放任。
其实,现代教育的失败就在于我们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的一切,而这一切有需要他们去苦苦追求。我们究竟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值得我们思考。教师的职业虽然平常而且平淡,但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感动,要改变一个学生,我们需要“用心”塑造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9利用寒假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使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儿童小故事。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浮现如玉瑰宝,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走向成功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格的典范,一个普通教师开发自己资源的典范,一种站立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典范。当我们乘着新课程的航班,再一次拂去岁月的风尘,轻轻地靠近他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历史的重现,对于今天的时髦话题均有了简单明了的答案。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网络学习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只有真正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才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显宝贵。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篇10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将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写入《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些建议凝聚着大师智慧的光芒,似一颗颗启明星为教育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此书将深奥的理念植入于简洁质朴的文字中,用生动而翔实的案例阐述大师的教育思想,使人轻松愉快的在阅读中得到启迪。
我对于书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很有感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备课、上课、批改还是做学生思想工作,肯定会有许多感触和体会。如果我们能将其记录整理下来,那么将是多大的一笔思想财富啊。教学工作绝对是一个有经验者优先的职业,越老越吃香。那么经验从哪里来,就是平时点滴的教学实践中所得。但是一个人的记忆不可能永久保鲜,所以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教学中的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就是教师日记。我认为教师日记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教学反思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因人而异,但共性的东西不外乎这几点:
1、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得当;学生反映较好,积极性较高;将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巧妙应用到本节课的教学中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记“败笔”之处。找出本节课教学中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的反思及整改意见,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
3、记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指中教学中,教师的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主动参与的孩子往往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总之,写教师日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