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社会公认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
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贵族女人,因不满与丈夫的虚伪无趣,而渴望寻找自己的爱情,为此她不惜抛夫弃子,与情人沃伦斯基同居,但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最后也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安娜。安娜有家不能回,上流社会也永远地拒绝了她,最后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社会转型时期,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思想上的进步与落后的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会造就那许多不遂人愿的悲剧。安娜就是一个满怀欢喜的追求新生,却凄惨收场的悲剧典范。
2.《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美】兹杰拉德
▲高居美国百年英语文学最优秀小说第二位,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
小说描述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如何历尽艰辛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最终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世人心中“了不起”的大富豪,却又如何苦苦追求初恋时由于贫穷而失去的情人的故事。
当盖茨比由一个贫穷的军官奋斗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但久而久之,他发现黛茜远不像他梦想的模样,而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这种醒悟还没多久,黛茜就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终于被害,而黛茜居然没来送葬。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而黛茜作为他理想的化身,却徒有美丽的躯壳。想来,盖茨比至死都没有发现黛茜脸上嘲弄的微笑,也万万不会想到自己会死在心爱的人手里吧!
【经典语录】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灵魂,从此心中甘愿有了羁绊。
作者:【英】简·奥斯汀
▲这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英国文坛上第一次为女性代言,歌颂女性自主追求婚姻幸福的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每一对恋人都代表了一种爱情观,其中又以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最动人。
富家子弟达西认识伊丽莎白不久就爱上了她,并且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勇敢地向她求婚,但是伊丽莎白因为他的傲慢拒绝了他。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但是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只要存在这种傲慢,她和达西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和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地,伊丽莎白发现并亲眼看到了同样善良的达西在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上有了质的改变,尤其是他过去那种骄傲的神态完全没有了。于是,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也渐渐消失,一段美满的姻缘也就此最终成就。(好书推荐尽在推荐书:www.tuijianshu.net)
这样一个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故事,在18世纪末的英国是多么的门不当户不对,然而正是因为恋人双方彼此之间态度的转变,造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经典语录】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4.《简·爱》
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百余年来,《简·爱》的形象是不朽的,男女主人公诗歌般的对话广为读者模仿和传抄。
《简爱》讲述的是一个爱与尊严的故事。身份低微的女家庭教师简,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生爱慕之情。在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时,简却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个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筒孤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后因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又重新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但简毅然地和他走到了一起。
小说歌颂了一个虽出身低微,但极具尊严;虽外表柔弱,内心却异常坚韧;虽生活在下层社会,却努力摆脱旧习俗和命运的女性形象。
本书的转折之处不仅在于简冲破了社会观念的藩篱,与罗切斯特走到一起,更在于她接受了罗切斯特对他的隐瞒和欺骗,选择相信他对自己的真诚,而最终,罗切斯特没有让他失望。
【经典语录】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5.《纯真博物馆》
作者:【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在土耳其创下两天销售十万册的纪录,帕慕克历时10年才完成,是他对公众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小说。
1975年的春天,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与名媛茜贝尔订婚在先,却意外遇到出身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两人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最终与茜贝尔解除了婚约,却发现芙颂早已离他而去。凯末尔追随着少女的影子和幽灵,深入另一个伊斯坦布尔。
为了平复爱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用过的与喜欢的,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凯末尔用十五年的时间走完1743个博物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纪念他永失的所爱。
凯末尔为芙颂失去了未婚妻,最后连芙颂也失去了,当我们以为他会因失去挚爱而悲痛欲绝时,凯末尔却将这份伤痛化作最温情的感动,用一座纯真博物馆,塑造起对过去的回忆,对挚爱的追忆,让人体会到,痛失所爱也可以获得幸福与感动。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多年以后,当我努力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爱她时,除了我们的云雨情爱,我也会努力去回忆做爱的房间、周围的环境和一些其他的普通东西。有时从后花园里飞来的一只乌鸦会落在阳台的围栏上,静悄悄地注视着我们。这和儿时落在我们家阳台上的乌鸦是一样的。儿时母亲总对我说“快点睡吧,你看乌鸦在看着你呢”,而这会让我感到害怕。芙颂也有一只让她这样害怕的乌鸦。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我想说的是,爱情的痛苦是一个整体。真正的爱情痛苦,会扎根于我们生命的最根本点上,会从我们最柔弱的地方紧紧抓住我们,会和其他所有痛苦紧紧地连在一起,以一种无法被停止的形式蔓延在我们的全身和整个一生。如果我们无望地爱上了 一个人,那么从市区父亲的痛苦到像丢失钥匙那样最平常的不幸,其他所有的痛苦、烦恼和不安,都会成为我们那随时都准备膨胀的这个主要痛苦的导火索。像我们这样一个为了爱情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的人,因为认为其他所有烦恼只有在爱情痛苦结束时才有可能得到解决,所以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创伤。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其实任何人,在经历时,都不会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也许一些人在某些欣喜若狂的时刻能够真诚地想到或者说,“此刻”他们正在经历一生中那个金色的时刻,但是他们依然会相信,他们将在以后经历比这还要美好和幸福的时刻。 因为特别是在青年时期,就像没人一边想着今后的一切将会更糟,一边来继续他们的生活那样,如果一个人幸福到能够幻想自己正在经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那么他也会乐观到认为将来也会很美好。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每次看见她的笑容,一种无法抗拒的幸福感和乐观情绪,依然会用同样的力量在我心里像向日葵那样一下绽放开来,一种从她的美丽、她那些让我感觉非常亲近的动作和肌肤里散发出来的光芒,在告诉我,那个我应该去的世界中心就是她的身旁。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大概是因为马尔泰派香烟不同的味道,我陷入一种自己在思考一些关于人生“深层次”问题的错觉。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是幸福。有些人是幸福的,有些人不会幸福。当然大多数人处在两者之间。那些天我非常幸福,但我不想去发现它。现在多年以后,我想没发现也许是守护幸福的最好方法。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每个聪明人都知道人生是美好的,人生的目的是获得幸福。但最后只有傻瓜们才会幸福。我们将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我是无法明白,人一旦开始沉默就不可能再开口了,这种沉默甚至会持续很多年,上百年。儿时,我是幸福和自由的。但多年后的那天夜里,在色拉塞尔维大街上,我明白了什么是无法说话。我还模糊地感到,我对芙颂的爱情最后也变成了这样一种执拗、一个自闭的故事。我对她的爱情,我的痴迷,不管是什么,无论如何也走不到我和她自由分享这个世界的道路上。还在一开始我就在灵魂深处明白,在我讲述的这个世界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走上了在内心里寻找芙颂的道路。我认为,芙颂也知道我会在内心里找到她。最后一切都会好的。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
——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有时我会想,人们之所以那么喜欢香烟,不是因为尼古丁的力量,而是在这个虚空和毫无意义的世界里,它能轻易地给人一种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感觉。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人生,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一种应该真诚去体验的幸福,而是在一个由各种压力,惩罚和必须去相信的谎言构成的狭窄空间里,不断去扮演一个角色的状态。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有时是房间的阴冷和灰尘,有时是床单的污浊和我们身体的疲惫,抑或是马路上的嘈杂声、无休止的建筑噪音和小贩的叫卖声,这会让我们觉得,我们的云雨之欢不是梦幻国度而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有时我们听到从道尔玛巴赫切,或是贝西克塔什么方向传来的一声汽笛声,我们会一起猜想那是什么样的一艘船。每次约会时,当我们越来越投入、自由地做爱时,我明白自己不仅仅把这个真实的世界和那些极端迷人的性爱细节,也把芙颂身上的那些脓包、青春痘、汗毛和黑色斑点看成了幸福的源泉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