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帝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时间: 2023-03-13阅读:

最近,在看易中天教授《百家讲坛》中儒道两家的分歧,很喜欢他的解读,我对中国文化重新审视。

昨晚,重新拿出他的《品人录》阅读。在读到最后后记之前的一篇《文化与人》时,我深有感触。这促使我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对我们的教育现状有了新的思考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是十分赞成人治的。易教授说:“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任何违背这一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治,都无法得到这个文化的首肯与认同。所以,武则天瑞、雍正等杰出的人治主义者,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在我们的文化土壤上,产生不了法制。这是易教授给我的新启发。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前提是首先承认所有人都是单独的、个体的、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人。而我们的文化置人于人格不平等的境地,人格不平等的人无须法,也产生不了法。受传统文化尊卑观念上级下级观念等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法制既然无由产生,则只能诉诸道德。以道德代替法制,正是由中国文化的性质决定的。对于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的这样一种文化而言,最重要事情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维系群体生存

易教授说:“问题在于,任何群体都是由个体集合起来的。否认个体的.存在价值,其实也就等于否认了群体。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化犯了一个错误:只强调群体的意义,不承认个体的价值。群体总是伟大的,叫‘一大群’。个体总是渺小的,叫‘一小撮’。” 对此表述,我深以为然。直到今天,我们的文化中、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这一严重的倾向。否认个体价值的集体主义教育注定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然而我们却仍然在乐此不疲的做着。关注个体存在的价值,关注个体的情感需要,才可能承认个体的独立人格,才可能有自由意志,才可能有民主与法制。 易教授说:“的确,我们过去间太不重视个人的发展了。我们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要给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以足够自由的空间。我们只知道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知道如果没有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群体长远长足的进步

结果,群体变成了不健全的群体,个体则更是元健全的人格可言。但,如果我们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我们还能保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我们还能建立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新社会吗?要知道,在那个新社会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和前提的。”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他自己。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教育才会兴旺发达。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易中天中华史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他统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

秦以前,我们理论上是个整体的中央大国,实际上是分散、半独立的联合体,各诸侯国之间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用许慎的话说,当时是“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也就是说,法令各异,语不同声,字不同书,衣不同饰,车不同轨,而且还币不同形,尺不同长,称不同重。一句话,几乎没有一样是一样的。这颇有些像欧洲,人长得都差不多,但各国有各国语言、文字、文化、货币等等。而且,那时的我们甚至比欧洲还乱,起码人家的度量衡、汽车的标准是一样的(现在货币也统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样“独联体”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时间一久,难免就会分裂成完全独立的小国。所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下的诸多统一,恐怕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大国了。正是秦始皇的诸多统一(特别是文字统一),避免了“中央之国”的分崩离析,他的这个功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二)

《易中天中华史。中华根》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名学者写史另类,肯定对反响有准备。不妨回头看看每编的后记,尤其是第一本《祖先》。易中天20XX年5月12日“拜见了吴敬琏先生”,为何要“讨教一些学术问题”?

吴敬琏是经济学家,易中天中华史是历史散文着作,他料定吴老会说“怎么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问题,这正是他最终需要的。而后,顺理成章回答这个问题——中华史面世后的质疑。读过第一篇后记的“出发点”“目的地”“北冰洋”“导航仪”“发现号”“处女航”,便能豁然了。顺带补充一句:这易中天之处女航正是你无法“证伪”与“证不伪”之间的海域。

能回答吴敬琏先生的问题,还在乎其他人质疑乎?

本人与易中天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也知道一点个性。他用讲课方式着文,对于那些并非硬伤的质疑,甚至仅为自以为是的硬伤,是不屑一顾的。说到“硬伤”,于是也就挑一点:商殷不应一笔带过。商殷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立足于此,“周”小国灭大邦、蛮荒克文明,以德立国、以礼治邦,结束神明、开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站在学术的角度写给大众看的科普书籍

原始时期的人类,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的史实,全凭后代的人的只言片语、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的实物

在本书中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更有作者对原始人类精神的思考。从懵懂的混沌到渐渐有知,因何母系,缘何父系,整段石器时代的脉络被这样轻松画出。读者理解的更加容易,却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高度。与此同时,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与大众认知相悖的一些想法。虽然历史已然尘封,真相不见天日。但是却不妨碍好奇的后人追逐真相的脚步。研究没有对错,在于它给后人的启示,其意义的价值远远大于结论。

总之,本书粗粗一读是一本可的历史科普小文,细品却大有乾坤。看您挖到哪一层了,无论深浅,总有收获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1、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

2、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3、贾诩劝先劝张秀勿打,因一开始张秀用精锐部队打曹操的精锐部队,论用兵不如曹操,所以大败。而后又追击,因为曹操有机会赢却不攻打,必是大后方出了问题,于是留下断后军队就不是张秀的对手了,于是大胜。

4、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5、正义要靠非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这种荒唐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荒唐的时代。

6、世界上没有最好,能够做到最不坏就应该安理得,或者说心满意足了。

7、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8、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9、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10、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11、琢磨计谋是没有用的,你还是琢磨人性吧!

12、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13、刘邦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那倒也是可能的!

14、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15、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16、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出息

17、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18、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9、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20、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21、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2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23、诺,相当于现在的OK。

24、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25、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26、实际上,狡诈中有真诚,或者有时狡诈有时真诚,正是曹操的特点之一。

27、吃是为了吃更大的苦,就如袁术立帝不吃苦,而曹操爬上丞相之后依旧不奢靡,情商之高,自我控制力之好,才能决定他是个大人物。所以吃苦不是为了奢靡,吃苦是为了吃更多的苦,担更多的责任,为了自己的野心。你吃苦的程度决定你的成就,吃苦是一种恩赐。

28、曹操打了败仗检讨自己,打了胜仗感谢别人。这扬人责己的作风,对于失败,会检讨自己的错误,这是曹操作为领袖有担当大气的地方。

29、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

30、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易中天介绍】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15年4月声明已经退休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

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