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2. 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3.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8.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朱子全书》
9.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小学》
10. 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
关于朱熹的名言【精选篇】1.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3. 百学须先立志。
4.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 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6.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7.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8. 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9.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10.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1.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12.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5. 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7.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1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9.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0.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关于朱熹的名言【热门篇】1.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2.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亡。《小学》
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仁说》
5.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6.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四书集注·大学》
7. 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
8.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9. 才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多而蓄之。
10. 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11.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12.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子语类》
13.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14.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15.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
16. 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
17. 为政,不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18. 弱植不自持,芳根为谁好?虽非九秋干,丹心中自保。《红蕉》
19.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朱子语类》
20.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21. 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四书集注·中庸第二十章》
22.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23.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
24.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5.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6.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27.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28. 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朱子语类》
29. 自古无不晓事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亦无关门独望底圣贤。
30.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无可奈何,这世界早已习惯道德低地的人把道德高地的人拽下殉葬,无耻者为善良人刻写嘲弄的墓志铭。但,我相信,阴影依赖光亮而存在,善良之光定会撕破重重乌云,洒向大地,安抚所有受伤的'灵魂。
当邵逸夫老先生将一栋栋“逸夫楼”竖起,他也就点亮了一盏盏善良之灯。不计生前利,不为身后名,只为善良,只为道义,只为中华教育续添书香。这是份伟大的善良,这是份博大的担当。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假如每个家庭都能将善良作为育后之方,那何患没有社会净化的那一天呢?从古至今,从“朱子家训”中的“礼仪不可不知”到德川家族家训里的“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他们都将人性中的善良升华为终生信条,毕生追随。知礼仪,明耻辱,善待自己,难道不是一种善良么?静坐常思己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善待他人,难道不也是一种善良么?
“把什么事都搞的太沉重了,咱们应该放松些,咱们应该像疯子一样歌舞狂欢,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很美好,很美好的呵!”王小波如是说。诚然,当我们都被物化,在空心的钢铁森林里尔虞我诈,又怎会记得善良,记得人生的美好呢?倪匡在《不寄的信》中写道:“人生最大的悲剧是‘明人骑骏马,白日临深渊’。”人双眼健全,马也是好马,还是在大白天,为什么会跌入深渊?就是失去了善良本心,在物欲的跑马场,硬生生地把骏马逼成了疯马,当然只能重重跌下,酿成悲剧。
悠悠自问,谁来渡我;冥冥自叹,我与何思?森山大道说:“都说时光易逝,毋宁说,流逝的是我们自身。”一本本家训,记住了先人流失的身影,却留下了他们清晰的脚印。不论是“朱子语录”中“不可不教,不可不知,不可不恤”,还是德川家族家训里“负重远行,以约束为常事”,都最终归结于一个“礼”字,在现代,“礼”的普世意义莫过于“善”,与己为善,与人为善。
三毛曾经写道:“在心中留块地,种花,种树,种春天。”。以善为心,以善为体,以善为用,最终,以善成仁。
我有家训当如是。
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3、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4、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6、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7、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9、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15、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16、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